仿真饰品行业作为义乌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与之对应的是欧盟、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近年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技术法规和保护措施,提高了产品输入的门槛。受企业规模、质量安全意识等方面的限制,义乌出口仿真饰品行业发展的问题不断凸显,尤其是有毒有害物质正日益成为仿真饰品出口的“硬伤”。针对这一现状,义乌检验检疫局积极开展科研课题的研究,以“科技兴检”推动义乌出口仿真饰品行业的降发展。 仿真饰品出口量骤增 义乌是全国最大的饰品生产、销售和集散基地,产销总量约占全国市场的70%左右。目前在义乌从事饰品生产、经营的企业已达到8000多家,从业人员15万人,仅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的饰品摊位就有2800多个,年产值逾120亿人民币。近年来义乌的仿真饰品出口逐渐发展,年出口额目前已达80多亿元,产品出口到美国、日本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2011年1月1日部分仿真饰品正式纳入法检目录以来,2011年义乌检验检疫局共受理出口仿真饰品检验17637批,货物数量12847.3吨,货值达1.76亿美元。 出口饰品质量不乐观 近年来欧盟、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技术法规和保护措施,提高了产品输入的门槛,以美国对儿童饰品的要求为例:总铅含量小于100ppm;锑(Sb)小于60mg/kg;砷(As)小于25mg/kg;钡(Ba)小于1000mg/kg;镉(Cd)小于75mg/kg;铬(Cr)小于60mg/kg;铅(Pb)小于90mg/kg;汞(Hg)小于60mg/kg;硒(Se)小于500mg/kg。与之相对应的是,义乌出口仿真饰品的企业规模总体较小,对国外的检验检疫要求了解不深入,质量安全意识不高,自检自控体系建设不到位,产品质量不容乐观。 2010年4月,义乌检验检疫局曾联合质监、工商等八部门开展出口饰品专项联合检查,对495家市场经营商位和336家生产企业的金属饰品及原辅材料实施抽样检测,共抽取样品821批,检测重点为铅、镉、锑、砷、钡、铬、汞、硒八大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经检测,抽取样品中不合格样品数量多,不合格项目范围广、不合格样品超标情况严重,饰品中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正日益成为义乌饰品出口的“硬伤”。 —展科研为饰品“疗伤” 针对这一现状,义乌检验检疫局积极开展科研课题的研究,以科研为义乌出口仿真饰品行业“疗伤”。 2011年5月向地方科技部门申报了《出口仿真饰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来源分析及控制》的科研课题并顺利立项,该课题预期将在以下方面取得进展:明确相关国家对仿真饰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标准;明确出口仿真饰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来源、影响因素和关键控制点;指导企业建立有效的有毒有害物质控制体系,有助于出口企业突破国外的技术壁垒;结合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形成科学有效的检验检疫监管体系。 义乌检验检疫局将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帮促企业健全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提升检验检疫监管水平,推动义乌出口仿真饰品行业的降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