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35导读:重庆将搭建国内首个机器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现已获国家工信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据悉,重庆设计的机器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主要包括机器人本体、应用系统和自动化生产线的测试平台,机器人本体、应用系统和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仿真平台,以及关键零部件设计制造平台三大平台。
3月20日,记者从重庆机器人项目专家组获悉,重庆提出的搭建国内首个机器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设想,已得到国家工信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认可。 “重庆搭建的这个平台,对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将起到极大促进作用。”专家组牵头人何国田说。 产业化呼唤资源整合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预测,未来几年,全球机器人产业将出现“井喷式”增长。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国外机器人巨头也纷纷把眼光聚焦中国市场,库卡、ABB等四大外资品牌目前占据了国内工业机器人80%以上的市场份额。虽然有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已经或准备加入这一行业,但国内在机器人研发上起步晚、实力弱,导致产业化缓慢。 “科研机构之间,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存在‘单打独斗’的情况,没有很好地对接,形成有效的合力。”何国田坦言,如果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就能起到整合机器人相关资源的作用,尤其是在电机、减速器、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的关键技术上,通过技术互通、市场细分和协调发展,可避免科研机构和企业的重复投资和建设,加速机器人相关产品的产业化。 据了解,目前机器人产品硬件还属于“非标”产品,大多是根据具体行业的不同需求进行定制,没有统一的质量认证和规范。搭建公共服务平台,首先要制定机器人各相关技术领域的若干标准。 “也就是说,机器人是否能出厂,不再像过去一样,采取连续运转500个小时无故障的重复实践方式来检测,而是有具体标准可依,实现机器人产品的标准化,有利于更好地推动产业化。”何国田认为。 事实上,工信部也早已意识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增长最迅速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之时,推进机器人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至关重要。 设计仿真平台年底成形 重庆设计的机器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主要包括机器人本体、应用系统和自动化生产线的测试平台,机器人本体、应用系统和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仿真平台,以及关键零部件设计制造平台三大平台。 该平台将依托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的优势进行建设,并将广泛整合国内外的机器人相关资源。 目前,设计仿真平台前期已投入3000万元,大部分用于购置硬件设备和软件,后期还将进行一系列软件开发和平台完善,预计今年底成形。 据了解,关键零部件平台也已经开始建设,包括减速器开发测试平台、智能视觉技术开发平台、移动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平台和运动控制系统试验平台等部分,预计明年初成形。 此外,技术难度较大的测试平台,目前已进入规划论证阶段,有望眷启动建设。 “据我了解的情况来看,国外机器人行业的几大巨头都有自己的技术服务平台,但都仅限于内部使用,不会对外开放。类似我们这样的公共服务平台,国际上还没有。”何国田说。 公共服务平台将辐射全国 目前,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已经聚集了一支25人的高端研发团队。除此以外,国内已有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有意向与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合作,参与到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 何国田表示,发展机器人产业,重庆走的是一条引进与自主发展相结合的道路,打造国内机器人产业基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品牌。“一旦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起来,重庆的自主发展能力将得到极大增强,尤其是在核心技术领域的快速突破。” 据透露,今后,重庆建立的公共服务平台将辐射到全国,不光重庆的研究机构和企业可以借力于平台,其他省市的也可以。这对于重庆在全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中的地位也将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本文由中国机床商务网原创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