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企合作是一种以企业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模式,订单教育是市场经济下高职教育的必然选择,校企合作的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是办好高职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本文主要介绍校企合作、订单教育的意义,重点探析高职院校如何强化人才培养目标的特色,实 摘要:校企合作是一种以企业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模式,“订单教育”是市场经济下高职教育的必然选择,校企合作的“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是办好高职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本文主要介绍校企合作、“订单教育”的意义,重点探析高职院校如何强化人才培养目标的特色,实践校企合作、“订单教育”。 关键词:校企合作;订单教育;探析实践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经过积聚与发展,已成为全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职业教育的龙头,特别是在我省实施“中部崛起”、“861”行动计划和“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担负着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任。我院是企业办学,主办单位为淮南矿业(集团)公司,学院立足煤炭企业,充分发挥企业办学的优势,强化人才培养目标的特色,积极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订单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模式,走出了一条校企深度合作的办学道路。 一、校企合作、“订单教育”,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 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切实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企间良好有效的合作机制,是职教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实施校企合作的“订单教育”作为高职教育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作用如下:(1)可以得到企业的大力支持,增强了企业作为用人主体参与人才培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办学条件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2)通过学校与企业共同商定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增强了对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实现学校培养和企业要求的“零距离”;(3)实施“订单培养”,招生就业一体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的就业;(4)通过校企合作,实施“送出去、引进来”的战略,有力地保证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双师”队伍的壮大。同时提高了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及学院办学设施的使用效益,达到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的“三赢”;(5)通过“产学研”理事会体制下的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实现了集团公司各厂、矿企业和学院人才培养及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双向”全方位的开放,“产学研”合作办学的形式实现了多样化;(6)通过产学研合作,实现学校和企业科研立项的联合与合作,使项目更贴近现场生产实际,真正解决现场生产实际问题,使科研成果得到很好地利用。 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的“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十分重要与必要,切实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与学校的发展。 二、校企合作、“订单教育”的探析与实践 我院经过多年的校企合作、“订单教育”的实践,不断探索,总结经验,认为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的“订单教育”,以下几个方面是关键。 (一)立足企业为根本的办学定位 实施校企合作、“订单教育”的首要条件是要立足企业为根本,必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我院为企业办学,竭诚为企业服务,求得企业的支持和扶持,因为坚持了正确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特色才能很好的显现。 淮南矿区是华东和华南煤炭资源最好、储量最大的整装煤田,矿区煤炭储量占安徽省的74%,占华东地区50%。目前,淮南矿业集团正在稳步实施“建大矿、办大电、做资本”的发展战略,总体投入资金超过了一千亿元,已被列入全国13个亿吨煤炭基地和6个煤电基地之一,煤炭运输已被列入全国煤运基地十大铁路运输通道之一,“皖电东送”战略已经落实,矿区开发总体规划已经得到国家批准,新一轮的建设全面展开:原有9对生产矿井经过技改,生产能力将由3000万吨提升到4000万吨;新建矿井6对,2007年全面建成投产后,生产规模将达到4000万吨。2008年,矿区总产量已达到8000万吨,最终形成亿吨煤的生产规模。同时,2010年之前,淮南矿业集团将建成总容量1000万千瓦燃煤机组。电力建设远期规模为2000万千瓦燃煤机组、配套年产6000万吨煤炭生产能力。将形成华东“火力三峡”。 在企业生产大发展的态势下,淮南矿业集团的人才支撑和人力资源保证问题,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显得更加突出和紧迫。截止2008年底,全集团人力资源总量净增2.3万人,引进了3000名大学生和至少2万名技能型人才,2009年将又有新的突破。 我院充分利用企业办学和企业订单招聘用人的优势,确定学院的办学定位是:“立足煤炭企业,兼顾相关行业,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总结出“五实三技”办学理念:即强调“实学、实用、实习、实训、实践”,重“技术、技能、技巧”;构成了全院1/3煤炭主体专业、1/3与煤炭相关的专业、1/3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专业,形成了高职、技师、技工、安全培训、技能鉴定、继续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的煤炭职业教育集团式的办学格局;进一步确立了“为企业培养兵头将尾、能工巧匠,使学生成为好工人、好技师、好班长、好队长”的人才培养目标;真正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办学特色。 (二)确立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 传统的教育观中,评价人才的尺度是以学生所学知识的继承度来衡量的,是一种唯知识的质量观。特别高职教育始终是本科的压缩型,这种人才培养的质量观对于培养现代企业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不相适应的,也与订单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相悖。我院始终坚持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岗位能力和专业动手能力的实践过程中,把工学结合作为重要的切入点,坚持学生校内学习和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我院为安徽省第一批“省级示范”建设高职院校,目前学院各示范建设专业,根据生产一线各岗位调研结果→校企人员共同分析岗位技能→参照煤矿工种职业资格标准→确定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制定出理论及实践教学计划。创建“基础实验→仿真实训→顶岗实习”三级递进的学生能力训练体系,甚至包括技术标准、规程规范、应知应会、操作规定、作业规程等。形成了“四个对接”,即学习内容与职业岗位工作需求相对接;学习模式与企业员工工作模式相对接;实训实习条件与生产工作环境相对接;学生考核、评价与企业及社会的评价标准相对接的工学深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校内营造出“实训如同在现场、管理严格似厂矿”的职业氛围,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教学模式。为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我们提出:今天在校学的,就是明天在企业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