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汽车世纪 上世纪90年代,国际汽车产业进入第二汽车世纪。 自1886年世界上首次发明了汽车,到上世纪80年代是属于第一汽车世纪,其间汽车产业取得了惊人的成果,被誉为“改变世界的机器”,其实质是传统经济活动高级化的产物,充分体现了工业化年代的现代化基本特征。 进入第二汽车世纪,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突出的是进入了一个信息化发展年代,汽车已成为一种知识型高级消费产品,被誉为“四个轮子上的计算机”。随着时代科技的进步,汽车产业的价值,充分体现在创新、融合、变革上,把汽车从以“制造为王”年代,转向以“个性为王”时代的格局上,汽车不再是简单的代步工具,而是一种享受、乐趣的移动装备,将充分体现出以客户为主体的个性化定制的商业模型。 当前,世界汽车产业正步入经济危机的复苏年代,汽车产业正酝酿着,以信息化为标志的高新产业群广泛和深入的应用,不断渗透到传统汽车产业诸要素中,促进汽车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形成新兴的生产力。诸如新能源、云计算、大数据、3D打印技术、超级计算机、量子计算技术、微电子技术、纳米、光电、超导、激光、化合生物、复合材料、高铁技术、4G、先进军工技术和智能技术等等,都正在不断融入汽车产业中,这已成为世界汽车产业共同遵循的,科学的规律,中国汽车产业也不会是例外的,于是以汽车产业和信息产业高度化融合为标志的超制造业兴起了。 超制造业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种先进制造业体系,是创新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超制造业是新世纪国际汽车产业高度化创新模式的一种战略设计,它无休止的促进形成汽车产业和信息产业与众多高新科技群实现紧密的、多维化的、无缝对接的融合体。 超制造业是一种开放型、全方位、高端化、智能化的制造业经典代表,具有点石成金,颠覆性的价值流,促使汽车成为是一种脱碳、绿色、安全、人性、可持续发展的产品,促使汽车产业朝着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道路上前进。 走向融合的三步曲 汽车产业和信息产业的融合始终贯穿着一种力量,那就是移动互联网,这说明两大产业之间的融合,不是谁把谁给融合掉,而是一种应用中国特色互联网精神的互动传递,融合意味着成功,不融合就会失败。但当前我们两大产业之间门户之见还不少,给融合工作造成不少困难,我们必须下大决心,不断的把种种篱笆和围墙给拔掉、推倒,为融合创造更多的有利因素。 按国情,两大产业的融合可能经历三个过程,即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和产业融合。技术融合主要就是体现在产品上,特别是电子控制的产品上,也可以说是自主品牌汽车和汽车零部件上;业务融合是一种流程融合,这是促进两大产业合理化融合的强大工具,要促使各企业、各行业之间建立起一种数字经济生态合作模型的关系,大力推进汽车产业全产业链流程的重组与再造;产业融合达到了两大产业及相关产业之间产业链大整合,打破产业间时空距离,实现自组织形态,使各产业之间界限越来越模糊,以至于走向社会化、国际化、虚拟化融合的状态,于是超制造业走向发达了。 经专家评估认为,目前我们两大产业融合还未走出技术融合的阶段,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要做的工作实在太多。 必须指出,两大产业之间融合路子是没有尽头的,我们明确不再选择比尔•福特,而是比尔•盖茨,更是史蒂夫•乔布斯,要应用苹果的核心理念,把两化融合深度交织起来,这就是我们吸取两化融合的源泉,这就是要锁定21世纪两化融合的康庄大道。 数字化丛林的旋律 中国汽车产业要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这是汽车走向强国的一个里程碑。创造是人类推动科技进步的唯一途径,而创造核心是创新,而现代创新是实现汽车产业走向自主化必由之路。汽车创新与汽车设计是相互联系和结合的一个系统工程,设计是人类有目的的技术行为,基本目标是为了拥有具有实用价值的物体,是为了满足社会与客户一定需求的进行一连串创造思维和设计实践的时空活动。在知识经济社会,无论是创新还是设计都要实行全数字化活动,这不是为先进而先进,而是基于时代进步的必经之路。 现代汽车数字化的创新与设计是基于面向市场与客户的数字化产品与制造的描述平台上,要建立基于计算机建模开始的全过程数字化运作,从而避免传统使用物理模型的产品开发的技术,去除那种过时的手工操作的汽车研发产品, 去除那种一切都要实物化的模式,要充分利用不断进步更新的计算机模拟、仿真和工程分析技术达到无纸化设计与制造的要求,实现基于分布式网络设计与制造的集成系统上,基于柔性、敏捷制造执行系统上,基于强大的工程数据库产品管理原型框架上,基于构建全生命周期产品开发内涵上,而最终走向虚拟现实技术的产品与数字工厂设计上,呈现出动态、沉浸、幻影虚拟环境中,实现人机交互、全景化空间设计平台上。 当前,我们少部分汽车企业的数字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从总体上看还是很不够的,特别是一些中、小型零部件企业,数字化水平更低,我们还存在着“软件应用危机”和“数字化鸿沟”,有待我们不断的努力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