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都开始投资了,实际上可能很多人并不清楚的知道为什么要投资,为了赚钱?或者教科书上所定义的投资——为了未来更多的消费而放弃现有的消费,这些可能更多的是手段或者过程,而不是投资的根本目的。 1. 工业化和信用货币 工业化似乎和投资没什么关系,实际不然。工业化的实际效果是使人类的劳动生产率成千上万倍的提高,与之对应的是商品产出也是成千上万倍的提高(人类大多数人口实际是从近300年才彻底摆脱饥饿的威胁,得益于农业生产率的快速提高),这意味着以前9个人干活才能供养10个人,现在1个人干活就能供养10个人,除了养活外还有剩余。多余出来的该怎么办?有人说过:“生产出过剩的商品,必然需要过剩的货币与之平衡。”否则就是通缩,这就是为什么工业化初期和中期,采用金银本位货币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长期通缩,因为金银产量跟不上工业化的脚步。为了支持经济扩张,信用货币,也就是纸币诞生了,货币不够,就开印刷机。最初的纸币都是挂钩贵金属的,比如大部分美元的正式称呼是“美国联邦储备券”,是以美国联邦的储备作为流通依据,港币纸钞上印有“承xx发行,凭票即付”的字样,付什么?黄金或者美元,当然现在更多的是一种象征。现在各国的货币基本都是纯信用货币,以国家信用作为保障。工业化加上使用信用货币的后果是,商品多了,同时钱也多了。随着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必然导致人们的剩余越来越多(至少从总体而言是这样的)——不是剩余商品就是剩余货币。 过剩商品可以用这个办法来平衡,但收入不可以。多余出来的那9个人,收入是很低的(因为没活可干),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就出现了,产品大量积压,经济危机就周期性来临。殖民地时期,各国拓展殖民地的任务是寻找廉价原材料,更重要的是找产品的市场。后来殖民地也开发光了,或者民族觉醒都独立了,无论怎么样,后果都是可开发的市场都开发完了,然后继续是过剩,经济危机。间或以战争来刺激需求。后来凯恩斯主义开始被各国采纳,一个重要思想就是通过多发钞来创造需求,其实和08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采取的措施一样。 商品多、钞票多、需求相对少,加上超发的纸币,再加上纸币的纯信用化,只能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长期的通胀(各国政府都这样做,也就无所谓好坏了,好坏总是相对的)。 有测算表明,人民币的购买力大约每6年下降一半,作为国际货币储备的美元购买力相对稳定,但也是呈现长期下降的趋势。那么,那些剩余货币的人必然要面对一个可怕的场景,那就是纸币长期购买力下降的问题。20年前,有人宣称如果存10万块在银行,靠利息这辈子都不需要上班了,从目前的情形来看,这是个很天真的想法。 所以,从某种角度来看,投资不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而是为了现有财富的保值增值。 2. 被迫投资和商品货币化 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各国政府为了救市大量放钱,产生的后果也比较明显,在商品没有过量增加时,货币过量增加,必然产生比较严重的通胀。这强烈的刺激了各国人们的投资热情和冲动。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进行投资的动机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被迫进行投资,在没有其他办法的情况下选择一个较优的方式来防止资产缩水。方式也多种多样,买黄金白银,买有色金属,买农产品等,黄金已经从最开始3-400美金上涨至1600美金,而且看情况还有继续上涨的动力,农产品由于不易保存等原因,虽然也受到追捧,但毕竟受到很多限制。而有色金属由于其具有一些类似贵金属的属性而持续受到追捧,自2009年以来,有色金属投资货币化趋势非常明显,这对整体金融市场结构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有色金属不再是单纯的工业品,而是带有很强的金融属性,相对而言基本面因素的影响力在下降,而全球宏观经济、政治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力增大,在很多时候,考虑有色金属的金融货币属性对理解价格变化有帮助作用。 3. 影响近期铜价格的因素 总体上我们认为在未来1-2个月,由于全球政治经济环境还比较不确定,整体上铜及其他有色金属价格还将处于较大区间的震荡过程中,但价格的重心在不断上移。 3.1. 欧债、美债问题 2008金融危机之后,各发达国家基本都进入了一个“比差”的时代,主要目的是唱空本币,刺激出口,以使本国经济发展处于一个相对有利的位置,各国都把本国的问题摆出来,但又控制事态发展不至于失控,目前欧洲和美国就处于这种拉锯战中。由于这种拉锯战也持续了1-2年了,市场对此已经产生一定的疲劳,且不管到底谁更差,对于通胀而言是没有影响的,如果因欧洲问题抛售资产,相当于是看多美元,而美元似乎也并没有什么长期持有的价值,也就是说对于投资者购买资产来抵御通胀的策略实施是没有影响的,因此近期无论是希腊问题还是意大利问题,利空消息出来后,市场反应相当平淡,其原因就在此。相反,如果出现因这些问题而出现商品暴跌,那么反而可能是给投资者一个很好的买入机会。 对于美国债务问题,我们认为纯粹是两党在搞政治秀。如果说美元是其他货币的标尺或尺度,而美元的评级是其他货币评级的标尺,美元的波动都会极大的影响金融市场,那么货币评级标尺的变化对于全球金融市场来说就是海啸式的打击,其后果无法估计,对于美国来说也不一定能获益(我们认为对美国的害处可能还会更大一些),在未见其利先见其害的状况下,谁也不会去冒险。所以我们相信最终两党还是会达成和解议案,解决债务上限问题。而美国会继续走上负债维持经济发展的道路。 3.2. 中国经济和宏观调控 中国经历了半年多的宏观调控,总体上来看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良好,消费、投资、净出口都保持温和的增长,各项商品产销都保持比较高的增长率。除了部分中小企业因信贷紧张而出现一些经营困难外,中国经济总体保持高速增长。 由于目前的几个因素,使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不大,一是目前的经济变缓主要是调控的结果,并不是中国经济内在出现问题而导致的经济减速,另外,中国政府的财政状况良好,债务负担很轻,如果经济出现较大下滑,政府有足够的财力来拉动经济恢复。因此,总体上预计经济增速将在调控的作用下平稳回落,“硬着陆”的概率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