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社会化媒体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网民言论的传播和表达,在此次的电商价格战中,关于此问题的讨论铺天盖地,有价值的观点层出不穷,相关的文章多如牛毛,价格战之前发生过无数次,但如这次的被如此多的人近距离观察,充分讨论,并即时产生影响的,相信是绝无仅有。当我们自觉使用微博等媒体工具,享用技术进步带来的便利时,也是最容易将微博当做此次电商大战的背景而忽略的,但若我们能转身重新审视微博等社会化媒体工具时,将会发现,社会化媒体技术才是电商们的命脉所系,价格战之类的问题只是小儿科。 先看看电子商务是什么 电子商务本质上还是交易。而交易分为三个阶段,寻找交易对手的交易机会阶段,消费者要找到能提供产品的供应商,生产商要找到有需求的消费者,卖肉的得找想买肉的,买菜的得找菜贩子,消费者与生产商的匹配对接是交易机会阶段。第二步是意见达成,双方就商品质量、价格、交易方式等达成一致意见的谈判阶段。第三步是商品交接,根据第二步达成的一致意见,是货到付款,还是款到发货,是分期付款还是一次性付清,是送货上门还是自提等等,双方实施执行从而完成此次的交易。 京东对苏宁等实体店的优势,很明显,京东的优势在交易机会上,一个实体店受时间地域的限制,所覆盖的人口数量是有限的,其可能达成交易的机会就更有限,相对而言京东几乎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一个网站可以和上亿的潜在消费者进行交易的匹配,就交易机会而言,一个京东可以抵上苏宁国美等所有实体店(作比较的是交易机会)。有了交易机会,才会有交易达成,盈利的可能。标准化产品的电商大发展,并由此取代实体店的趋势,其趋势的动力就在于交易机会相对于实体店的比较优势。同时交易机会的扩展带来的负面作用是,京东可以获得海量的交易机会,那么易购、库巴、当当等同质化电商为什么不能呢,消费者可以轻易的在他们中间选择一个作为最后的交易对手,电商间在同类商品线上的竞争不可避免。 在此次的价格战中,京东苏宁们价格战的关键词是比价,也就是同类商品同一型号的,比比谁的价格更低(之中的猫腻等下讨论)。OK,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默认的前提条件,就是消费者已经选定好要购买哪种商品,只等最低价出来,就下单成交。换个说法的意思,就是京东苏宁不干预消费者的交易决策,消费者要在同类商品,比如电视机,选择哪个牌子,哪种型号、尺寸,产品口碑等所需决策信息自己查找并决定。也就是京东苏宁们在交易的意见达成阶段是缺席的。 交易的商品交接阶段没啥好说的,就此略过。 ∩以看到京东与苏宁除了交易机会的差异外,在意见达成阶段是一致的,商品交接阶段可以说是没什么差别,(不同意的话,就忘了商品交接,不影响讨论)京东与苏宁的相似性远大于两者的差异。 简单了解了电子商务后,再来看社会化媒体技术的应用 刘强东是社会化媒体技术运用的高手。小强的短短几条微博,引爆此次价格战,吸引大部分的网民参与讨论,占据媒体的大量版面资源,所形成的广告效应与其营销成本巨大反差,充分体现了社会化媒体的特性。利用微博的传播能力,有计划有节奏的传播企业信息,形成广告效应为企业营销服务,网上对此也是赞誉一片。产生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京东的流量爆增,易购爆站,同类电商流量同样是倍增,假设一个问题,如果苏宁国美的实体店没有易购、库巴等电商做辅助,拿实体店的8.15日人流量与京东的访问量对比会是怎样的效果? 刘强东是社会化媒体技术运用的新手。前面说过,京东与苏宁们的差异在于交易机会,除此之外,基本上没差别。这次的价格战中,京东战前调价,有价无货控制数量,同样商品不同型号,能直接比价的商品数量有限等等,其手段和方式与实体店间的价格战几乎是一样的,并没有由于微博的引入,对价格战有实质性的升级,对苏宁来说,京东就是互联网上的国美。小强与张近东们并没有由于社会化媒体的理解与应用水平不同而形成商城经营模式和思路的不同,雷同的模式表明他们是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菜鸟级水平。此次价格战中也充分反映了这个问题,京东的调价,有价无货,有货无法送达,控制比价数量,优惠券兑换门槛等等这些价格战猫腻,在实体店间的价格战中应该算是常规动作,京东照抄同样不会有什么不良影响。其默认前提是,消费者虽有不满意见,但不会造成大的影响,这个前提在实体店环境下是成立的。在价格战造势的时候,小强可以运用微博扩大自己的传播范围,扩大影响力范围,但在消费者表达意见时,就不知微博为何物了。消费者通过微博对京东的各类降价猫腻进行扒皮,并在消费者间相互沟通和传播,生生的将小强从一个大师剥成一个骗子。小强A面大师B面骗子非常生动的为我们展示社会化媒体生猛的传播效果。 刘强东对于社会化媒体技术运用可以说只限于广告技术的升级,将社会化媒体技术运用到电子商务上还有很远的路要走。苏宁们将京东作为自己的方向和希望显然是表错情了。当然这之中微博的自我进化要负一部分责任,对信息的有效分类和高效传播本应其早该实现的功能,但不着边际的试错……懒的吐槽。社会化媒体技术的效率影响对其应用水平,当然包括电子商务的自我进化进程。 利用社会化媒体技术,消费者快速获取商品的相关资讯,功能特点,产品测评,使用者体验,口碑,生产商等一系列的信息内容,也就是说消费者在抉择哪种商品所需的决策信息已经部分实现电子化,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可以影响和获取该商品的真实价值信息,并对其进行有效评估,从而指导自己进行交易决策。生产商同样通过社会化媒体,向外传播自己的产品信息,企业品牌等,也可以与消费者直接沟通,对产品设计生产,企业经营等方面进行共同探讨。这些应用都不算异想天开,很正常的应用实践。 当然在实际中,消费者的互联网认知水平千差万别,对微博的运用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同样也有无数的生产商,其对社会化媒体的意识,技术,能力也都各有差异。除了消费者和生产商外,中间还有供应商这一环节,供应商可能是分销商,也可能是生产商自身。苏宁国美们作为实体店分销商,一头连着上亿的消费者,另一端接着千万的生产商,京东则是一端是网民,一端是生产商,有能力的生产商则是与网民直接对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