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多宝奢品
进入商城购买

进口糖剑指定价权 糖业硝烟四起

原标题:进口糖剑指定价权 糖业硝烟四起  作为一个总产值并不大的行业,我国白糖产业链有着一个独特的称谓――糖圈。辉煌时期,糖价狂飙突进,曾获“糖高宗”的美誉,“糖圈”日进斗金不在话下。而如今,进口糖不断涌入,致使糖价直线下挫,国内糖企普遍亏损,目前的“糖圈”有点苦涩得变了味。  但进口糖的“入侵”并未止步于此,曾经甜蜜的“糖圈”如今已是硝烟四起,一场围绕白糖定价权的国际争夺战已悄然打响。近年来,销区进口原糖加工能力猛增,价格联动加强,间接导致了广西、云南等国内主产区定价能力的弱化,大有争夺国内白糖话语权的态势。  “糖业的国际竞争,是一场难打的仗。糖料供应是食糖产业发展的生命线,制糖业坐拥具有巨大成长空间的本土市场,未来的竞争将在糖料供应源头展开。”业内专家指出,未来的中国糖业,谁掌握了高效率的糖料供应来源,谁就能握有非常具有竞争力的优质资源,发展糖料基地将是未来中国糖业巨头们重要竞争方向。  “外来户”入侵 糖业硝烟四起  “目前广西、云南等主产区有超过50%的制糖厂都面临亏损危机。糖企制糖成本在5200-5800元/吨区间,目前白糖市场价已经低于糖企的成本价了,截至2013年8月中旬,广西食糖现货均价约为5320元/吨,最低曾跌至4800元/吨左右。糖企游走在亏本线附近,苦不堪言。”广西某糖企负责人向中国证券报记者介绍糖企情况时摇头叹息道。  中国糖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初,云南省本榨季预计制糖企业亏损9-10亿元,平均每吨糖亏损470元左右。不仅中小糖企亏损严重,实力较强的大型糖企亦是如此。国内两家糖业上市公司――贵糖股份和南宁糖业近期公布的中报显示,前者上半年亏损4843.21万元,后者亏损额更高达1.2亿元。  “糖业亏损严重的主要原因在于进口糖数量大增,导致国内糖价下跌,迫近甚至低于糖企成本线。”长江期货研究员黄尚海说。  一直以来,我国食糖长期存在供需缺口,2008/09年度以来,自产食糖连续4年无法满足国内需求,直接造就了糖价翻番的大牛市。由于供应缺口的存在,进口糖便成为国内需求的重要补充。“但没想到,进口糖这个‘外来户’疯狂涌入国内,不断侵蚀国内糖企的利润空间,这炒不见硝烟的战争已经打响了!”有业内人士形象地描述道。  2010/2011年度以来,我国食糖进口数量逐年攀升,2011/2012年度进口量达426万吨,同比翻了一番,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食糖进口国。2012/2013年度截止到7月,我国累计进口原糖250万吨,全年预计将高达330万吨,对国内糖价形成很大压力。  “进口糖数量剧增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外价差高企,进口利润丰厚,即使是缴纳50%的关税配额外进口原糖,也仍然有利可图。”银河期货分析师高旺指出,近年来,国内外价差高企,其原因,一方面是全球食糖供应过剩且增产预期强烈使国际糖价低廉;另一方面,我国糖企生产成本较高,同时我国为保护糖价实行收储政策,但收储价高达6100元/吨,使白糖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全球过剩的食糖因此大肆涌入中国市场。  “白糖收储政策初衷是好的,但也加剧了国内外糖价的巨大差异,操作上不限交储企业类型,导致进口糖流入储备,等于是‘全球过剩,中国买单’,对于产业保护起到了反效果。”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评论道。  逆市大扩张 剑指定价权  进口糖不断涌入国内,使糖价直线下挫,对国内糖企经营造成了最直接的冲击。同时销区进口原糖加工能力猛增,价格联动增强,间接导致了广西、云南等国内主产区定价能力的弱化,大有争夺糖圈话语权的态势。  2011年以来,我国各地区原糖加工生产能力经历了一轮扩大周期。据糖业协会统计,目前我国原糖年加工能力已由2010年的300万吨,扩大到近700多万吨,还有新的原糖加工企业在筹划。  原糖加工企业尤其沿海原糖贸易加工企业,是国际食糖进入国内市场的重要通道,加工厂主要分布在山东、广东、辽宁、福建、江苏等地。自2010/2011年度开始,配额内的进口原糖精炼企业绝大部分盈利状态很好,配额外的进口原糖精炼企业在每年的4-7月份国际糖价季节性波谷期也大多会出现盈利窗口,沿海原糖加工能力由当时的20万吨/月,逐渐攀升至目前的40-50万吨/月,国际糖价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也随之放大,两个市场相关度开始提高。  此外,糖业分析师张笑金指出,原糖加工能力扩张后势必会造成企业间积极争夺原糖来源,或者进一步刺激进口,不利于我国糖业市场的发展。  这一现象引起了业内专家的高度重视。为了遏制原糖加工产能的盲目发展势头,避免产能严重过剩,保护国内糖业,中糖协《发布关于防止盲目扩大原糖加工产能的通知》严格控制原糖加工产能。  “这一措施,对于防止盲目扩大原糖加工产能,避免原糖产能过剩可能带来的恶性竞争局面,维护国内糖市秩序,保护本土制糖业免受国际食糖更加具有“倾销性”的冲击有一定的意义,但难以解决根本性的问题。”黄桂恒认为,从本质上看,产区话语权旁落,是国内食糖缺乏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问题,国内糖料成本过高直接抬高了制糖成本,是导致国产糖缺乏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背靠期货 向往期权  “国际糖业竞争,是一场难打的仗。糖料供应是食糖产业发展的生命线,制糖行业坐拥具有巨大成长空间的本土市场,未来的竞争将在糖料供应源头展开。”黄桂恒指出,未来的中国糖业,谁掌握了高效率的糖料供应来源,谁就能在制糖行业中握有非常具有竞争力的优质资源,发展糖料基地将是未来中国糖业巨头们竞争的重要方向。  除此之外,在当前糖市低迷的背景下,期货也成为糖企降低风险的一大依靠。据了解,国内大型制糖企业、用糖企业都不同程度参与了期货保值业务,尤其是糖厂,因为糖价波动对于企业利润影响较大,参与期货保值、跨市场套利的积极性也较高。  “现在我们对白糖期货已经到了‘离不开’的地步。”广西东糖集团常务副总梁永安在郑商所一次交流会上表示,在利用期货市场方面,他们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的套期保值业务。  郑商所白糖期货上市以来,市场整体运行平稳,市场投资者结构合理,成交活跃,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糖期货市场之一。目前白糖期货的持仓量稳定在按双边计的100万手左右,成交活跃,在FIA商品期货成交量国际排名中,成交量经常处于前列。2012年,白糖期货累计成交合约14827.80万手,成交金额84087.50亿元。  “整体而言,白糖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走势高度相关,食糖现货企业积极参与和利用白糖期货进行套期保值以稳定生产,较好地促进了我国食糖产业降发展,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市场功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和体现。”分析人士表示。  期货之外,糖企对于白糖期权也有较多的期待。目前,国际成熟市场均具备期权交易机制,金砖四国等新兴市场也纷纷推出场内期权产品。  “国际市场上很少有单独的期货合约,一般都配合有相应的期权。一旦上市白糖期权,期货头寸持有者增加了套利机会、权利金收入,市场成熟程度、流动性都会有明显提升。”张笑金说。  据郑商所相关负责人透露,多年来,郑商所持续研究国际期权市场发展动态,深入研究期权交易制度设计,积极进行期权交易系统建设,期权推进工作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经过交易所、会员和市场专家等多方面的深入讨论,交易所对期权交易制度设计进行了不断完善,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全面、系统的期权交易规则。在此基础上,交易所在现有期货交易系统基础上,添加期权交易功能,完成了期权功能的全方位升级。目前,郑商所正筹备举办期权仿真交易,进一步检验规则,测试、完善系统交易端和会员端的期权功能。参与者将由从业人员拓展至投资者,有效促进期权市场的培育。(记者 王朱莹)

下一篇:报告:2030年职场吃香的新工作
上一篇:甜蜜糖圈如今硝烟四起 定价权国际争夺战悄然打响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嘉多宝高仿奢侈品网 jiaduobao.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