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机器人网讯:作为本世纪最具创意和发展前景的领域,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一直是自动化展会的焦点。2011年,全球工业机器人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高峰,约为16.5万台,IFR预测,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将达3.5万台套,比2011年增长约60%,占全球总销量17%。
在第17届华南自动化展会中,《伺服与运动控制》有幸参加了《智能制造与新一代工业机器人》技术研讨会。会上,多位来自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以及优秀企业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目前我国机器人发展的看法与建议。本次的研讨会有别于以往,关注点更为深入,本期《伺服与运动控制》将带您体验现场不一样的声音。
数字化车间是潮流
智能制造的概念于上世纪90年代首先由美国提出,其后各发达国家纷纷将智能制造系统列为国家计划并着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是具有感知、决策、执行功能的各类制造装备的统称,机器人是智能制造的核心部件。目前美国、德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在此方面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优势明显,特别在高端装备方面尤为突出。
随着IT与AMT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日益提升,以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产线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数字化车间是智能制造的典型代表,广义的数字化车间指的是:以制造商品和提供服务的企业为核心,由核心企业以及一切相关联的成员构成的,使一切信息数字化的动态组织方式。
数字化车间主要解决工厂、车间和生产线以及产品的设计到制造实现的转化过程,使设计到生产制造之间的不确定性减低等问题,缩短从设计到生产的转化时间,实现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制造、装配、质量控制和检测等各个阶段的功能。
数字化车间技术改变了传统的规划设计理念,将设计规划从经验和手工方式,转化为计算机辅助数字仿真与优化的精确可靠的规划设计,大大缩短了前期的准备时间,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目前数字化车间技术已形成了系统的解方案,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以及电子等行业大量应用:如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搬运机器人系统、机器人装配检测生产线。
缺失的技术标准
纵观当今世界领先企业,都不是依靠资源优势和劳力优势,而是凭借以专利为基础的创新优势和以商标为基础的品牌优势。它们能够创造和制定技术标准或者规则,促使其他众多企业去追随、遵循。可以说,技术标准是打压竞争对手的“核武器”。
目前,国际机器人标准由国际机器人标准化组织ISOTC184/SC2制定,主席是ABB公司的TomasAngelhag。TC184/SC2委员会分设了有关于机器人各项标准的工作组,在现有工作组中,中国仅是TC184/SC2/WG8ServiceRobots工作组成员,有两名专家参与标准制定工作。可以说,制定关于机器人的标准方面,中国的话语权非常薄弱。
然而,根据我国2011年《服务机器人产业分析报告》指出,当前全球清洁机器人主要产品是在亚洲生产,占全部市场的82%,其中大部分在中国,2012年中国产量占全球70%左右。可以看出,我国服务机器人生产能力不容置疑,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关于技术标准的规则条文,少之又少,企业和厂商各自为政,市场混乱。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谁能掌握领先的技术标准,谁就控制了未来的市场。
一边是生产大国,一边是空白的技术标准,缺失的标准必定会成为我国发展服务机器人的软肋。如果说一项专利影响的只是一个企业,那么一个技术标准影响的则是整个产业,甚至影响一个国家的竞争力。采用谁的标准作为国际标准,对各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影响重要。目前的国际标准多为发达国家所指定,中国在这方面仍处于被动执行的地位,为保证我国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由中国自己制定符合国际通行的技术标准迫在眉睫。
服务机器人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服务型机器人的发展进入新阶段,人们对机器人服务需求已经不再是简单地车间加工和单向信息传递。如何使仿人智能机器人真正具有人类的运动方式、学习以及感知能力,已成为仿人机器人发展和应用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欧美、日韩都十分重视发展服务机器人,试图抢占这一前沿科技的制高点。目前已经投入应用的有本田的ASIMA人形服务机器人、GOOGLE的无人车、NAO教学研究用机器人、无线监控智能吸尘机器人、波士顿动力公司的BIGDOG运输机器人等。
在我国,服务机器人的发展尚未成气候,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青少年的教育需求增加,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必定日益上升,未来,服务机器人市场还有相当大的空间有待开发。
如何把握住市场是关键。从技术方面看,服务机器人的核心技术是感知、认知、执行,未来其发展趋势是家庭化、智能化和拟人化。机器人要想像电视、电脑等家用产品一样普及,关键在于生产的标准化和模块化。从应用领域来看,与人的互动始终是服务机器人的关键,未来教育娱乐、智能家居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公共安全服务等都是可以大展拳脚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