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6年来义乌圣诞行情最为理想的年份。”义乌圣诞用品行业协会秘书长陈金林,对圣诞行情信心满满。这并非盲目估计,义乌五大圣诞用品配件企业的订单出现大幅增长,控制着义乌60%以上圣诞配件供应的五家企业,正在加班加点生产。义乌海关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经义乌海关出口的圣诞用品共814吨,金额达403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2.7%和1.4倍。
有业内人士分析,今年3月义乌就开始进入圣诞产品生产期,相比于以往5月的旺季,今年的提早开工说明了订单多,但利润还略微下降,对行业的考验依然存在。
仍然存在的“三座大山”
尽管圣诞用品的行业大环境不错,赚的钱却并不多,甚至有人认为订单也不是那么容易接到的。
对此,陈金林认为这还是跟“三座大山”有关。“人工支出、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陈金林指出,这三座大山在短时间内是坚不可摧的,在这种形势下,势必逼迫企业从定价竞争转向生产能力的竞争,谁能消化掉更多的不利条件,谁就更容易生存。他分析认为,接下去,经营户如果对供货工厂的控制力减弱,经营之路会更艰难。”
他说,义乌圣诞企业出厂价格普遍有5%-10%之间的涨幅,而成本的涨幅超过15%。换言之,企业订单在增加,不过利润率却在下滑,圣诞行业的转型之路刚刚开始。
转型,迫在眉睫
经过夏季订单和秋季交货,国内的产品都能赶在圣诞节前一个月在国外上市。然而,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市场经营户陈明并没有在店铺接单,从4月开始他就在跑银行,为了能筹措到工厂扩大规模的资金,他忙了3个月,希望能在近期拿到贷款以用于投资。做了5年的经营户,陈明并非只有在今年才意识到自建工厂的重要性,套用他的话是,“形势逼人”!
作为义乌五大配件商之一,校平塑料工艺品厂则开始着手针对环保、低能耗、高效率的机器进行升级,董事长吴建平最近一直在广东等地考察先进的生产设备,期望缓解产能和人力成本压力,降低能耗,获取更多的利润机会。
有业内人士认为,市场调整的空间在金融危机之后继续存在,产业布局出现深层次变化,企业在产能、规模、创新等综合要素之间的竞争开始向行业集约化方向靠拢,有生产基地的企业发展空间明显大于市场经营户,唯一能拯救经营户的产品创新能力考量着企业与市场间的博弈。
据统计,三年前义乌工商注册的圣诞企业仅11家,门店经营户62家。今天,圣诞企业数量接近800家,义乌圣诞行业已经完成了从门店竞争到产业链竞争的过渡,现在顾客对样品进行款式修改到实现规模化生产,均能在短期内实现,不会影响交货质量与时间。
行业协会成“火车头”
据介绍,义乌圣诞用品行业协会是中国第一个圣诞用品行业协会,也是义乌圣诞行业企业交流学习的大平台。俗话说,“火车跑得快,车头带得好”,行业协会还肩负着企业会员转型之重任。
广东地区的圣诞生产企业规模很大,不过未必就是义乌未来的发展方向。陈金林认为,船小好调头,义乌企业转型的终极目标是提升盈利能力和扩大利润空间,并非一味地追求企业规模。
在原材料猛涨的时期,博旭圣诞产品推出了“瘦身版圣诞老人”,以节省原材料,而在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时,研发了“圣诞灯笼概念”,产品展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深度延伸了国内市场。今年,镜面亚克力新材料的出现,彻底实现了圣诞产品的机械化,在人力成本、材料成本等方面进行革命性的颠覆。陈金林对博旭圣诞用品的发展大加赞赏,他认为,这家会员企业的成长之路也从侧面引证了义乌圣诞行业的自救与转型之道。
“义乌圣诞产品必然会从低价竞争转向更高层次的市场竞争,但是基础产品的供给会继续巩固与强化,与珠三角实现错位互补、等价竞争。”陈金林说,随着协会率先推出对仿真圣诞树、圣诞服、圣诞挂件、圣诞灯饰等的地方行业标准,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义乌圣诞用品行业开始以“标准”驱动企业转型,鼓励经营户转向企业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