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大型商场内,一件件来自义乌的精美饰品与世界顶级奢侈品摆在了同一货架,成为继小商品市场之后义乌又一张靓丽的名片。义乌目前有仿真饰品生产企业2909家,年销售额达220亿元,其中70%出口国外,产品销往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天在义乌检验检疫人的推动下,义乌仿真饰品正在——
由卖产品转为卖标准
今天辉煌的义乌仿真饰品,起缘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义乌仿真饰品产业刚刚起步。如今,经过20多年的发展,走过了由“内销向外贸”、“块状区域经济向产业集群”转移,并不断由“卖产品向卖标准”、“制造向创造”迈进。而在义乌饰品产业每一次转型升级的背后,都有着义乌检验检疫人忘我的付出。
从被“围剿”到香饽饽
义乌绵延数公里的市场,如卧龙盘亘在这个被称作“建在市场上”城市的东北角,而如果在每个商位停留3分钟需12~18个月才能走完的市场6.2万个商位中,饰品商位是人气最旺的。在这里,以“新光”、“点睛”等为代表的锡基环保产品,更是成为了欧美客户的“香饽饽”。
然而在三年前,义乌饰品产业却是另一番景象。
2007年,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共召回中国产儿童饰品案例27起,计858万件,其中有20多起涉及义乌。一时“义乌饰品产业还能走多远?”的质疑声四起。
为了让这个义乌拳头产业走出发展困境,2007年12月21日浙江检验检疫局与义乌市政府签订了《义乌饰品区域化管理合作备忘录》,义乌检验检疫局在全国率先试水区域化管理工作。
仿真饰品是法检目录外商品,调查摸底、抽样检测、教育培训……所有的工作都要从零开始。然而,经过一年的努力,在义乌不仅建立起了“政府主导,部门监管,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监管新机制,国外通报调查也由2007年的20起下降到了2008年的两起。义乌检验检疫局区域化工作经验在浙江检验检疫系统得到了全面推广。
从卖产品到卖标准
“广东饰品行业协会、山东青岛饰品行业协会纷纷向我们索要《出口仿真饰品中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及检测方法》,要在两地饰品企业中推广。”说起由义乌检验检疫局联合市质监局、义乌饰品企业制定的联盟标准,浙江饰品行业协会会长周晓光有份掩饰不住的自豪。
目前,中国饰品业形成了义乌、广东、山东三足鼎立的市场发展格局。然而广东饰品产业具有先发优势,并且广东作为沿海最早开放的城市,有着国外流行咨询、研发人才积聚等内地无可比拟的优势。山东青岛饰品由韩国饰品企业一统天下,在中国韩流盛行的当下,青岛饰品也有着相当强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