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能网CBSKC.COM讯:4月20日,浙北-福州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进行变电站场平施工,线路基础试点,项目正式全面启动。 这是国家电网公司继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淮南-浙北-上海特高压交流工程后的第三个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也是华东电网交流特高压工程(下称“华东联网”)的第二项大手笔。 随之而来,争议的声音也再度响起。 “可以花”小钱“解决的事,却选择花”大钱“来干,浪费的每一分钱都是从老百姓手中收来的电费。” 国家能源局 “十二五 ”国家电网规划专家组成员曾德文对记者说。 近来,多位电力行业专家质疑,正在建设的华东交流特高压项目审批过程违反国家要求、项目缺乏必要性、存在安全隐患等,或对国家资金造成浪费。根据国家电网上报国家发改委的资料,建设淮南-南京-泰州-苏州-上海交流特高压工程,静态投资260.5亿元;建设浙北-浙中-浙南-福州-厦门交流特高压工程,静态投资298亿元;在建中的淮南-皖南-浙北-上海交流特高压工程,静态投资185.4亿元。 “华东联网”初期建设工程量及投资为:1000kV线路总长2×2339km,1000kV变电容量5700万kVA,静态投资总计743.9亿元。 “华东交流特高压联网项目本身是妥协的结果。”原清华大学教授王仲鸿对本报记者说。他认为,正是由于业内专家持续8年的反对,让国家电网公司原定的用交流特高压,将华北、华中、华东地区的三个区域电网连接成一张“三华电网”的计划搁浅,转而在华东地区建设规模更小的交流特高压联网。 电力专家们认为,即便仅仅是“华东联网”,也依然在安全性和经济性上存在一定不合理。 突如其来的核准 对于交流特高压项目,国务院领导批示按程序进行科学论证。国家能源局成立十二五电网规划领导和专家组进行受理,电监会多次召开有关座谈会,但处在论证当中的项目却仍然获得核准。 同为特高压,直流特高压与交流特高压却面对着完全不同的舆论环境。对于前者,业界专家并没有质疑,而对后者则争论了八年之久。 争论的分歧点在于,反对者认为,直流如同一个电力通道,交流则是一个电力网架。通道只需要两条线路,成本低、安全性容易控制;而网架的建设每隔一段都需要建设变电站,成本高、安全性存在隐患。 国家电网公司则表示,交流特高压主网架能满足大型能源基地电力输送要求,为中东部负荷中心大规模接受电力构筑坚强网络平台,为全面建成械社会提供安全可靠、优质清洁的电力保障。 王仲鸿对记者表示,通常情况下,700公里以内的电力输送,直流与交流的成本差不多,但超过了700公里,直流输电就更便宜。中国远距离输电大都在1500公里以上,这时直流输电比交流要便宜一半。 国家电网公司在华东建设的正是交流特高压网架,即要用交流特高压搭建一个覆盖华东五省的交流特高压环网。这种技术选择就注定会有争议,而争议首先发生在核准环节。 “华东联网”大体分成三个主要部分:安徽-浙江-上海;福建-浙江;安徽-江苏-上海。目前,前两个项目已经获得核准。 几年前,在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用交流特高压建设“三华电网”之际,国内多位电力专家就通过多种渠道、不断地向国家高层和有关部门反映交流特高压联网的不合理。国家领导人也曾多次对这一项目做出了批示,要求依照程序、进行国家级的科学论证、充分听取不同意见。 因此,除了在2006年开工建设了一个试验示范工程外,国家电网公司“三华电网”规划的项目一直没能获得审批。 2011年7月8日,国家能源局下发《国家能源局关于成立“十二五”电网规划领导小组和专家组的通知》,正式成立“十二五”电网规划领导小组,并邀请多个相关领域的专家19人,组成“十二五”电网规划专家组。该规划中的部分研究工作,就是针对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三华电网”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性论证。这让反对交流特高压的电力行业专家们看到了希望。 “如果能拿出技术经济性更好的方案,就不需要建设交流特高压了。”专家组成员之一曾德文说。 当年9月27日,“十二五”电网规划的研究工作仍在开展之中,国家能源局还在当天召开了电力系统仿真软件评估专家研讨会和“十二五”及2020年全国电力系统仿真软件评估专家讨论会。然而,也在这一天,国家发改委却下达了“安徽-浙江-上海”的交流特高压输电工程项目的核准意见,也就是“华东联网”的第一条线路。 “匪夷所思,”曾德文说,“论证还不充分的情况下,怎么就核准了呢?” 同为专家组成员的王仲鸿对此也很不理解。“这不是一个没有异议的重大工程。八年来,反对专家签名五次反映问题,国务院领导批示要按程序进行科学论证。国家能源局为此又成立十二五电网规划领导和专家组进行受理,电监会都多次召开有关座谈会,但都因故不了了之。”他说。 此后,反对交流特高压的电力专家多次发文质疑对该项目的核准,同时向国家高层反映情况。 今年3月15日,国家发改委再次核准了“华东联网”的第二条线路,即上述刚刚开工的“福建-浙江”线路。 “这边让我们做着规划,另一边却把项目核准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还让我们做规划干什么呢?”王仲鸿对本报记者说。 迟到的评估 已经开工的交流特高压项目在核准之前,没有经过国家级的评估。在电力专家的质疑声中,新的一条交流特高压项目终于委托给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评估,但评估工作迟迟没能启动。 类似“华东交流特高压联网”这样的重大项目,业内认可的审批流程惯例应该是:国家电网公司提出项目方案,交给设计院设计;完成设计后,交给电力规划院评审;评审通过后,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国家发改委拿到方案后,交给第三方评估,再根据评估意见来审批。 原电力规划总院规划处长丁功扬认为,在上述两个交流特高压项目的审批上,第三方机构为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下称“中咨公司”),但国家发改委却在没有经过中咨公司评估的情况下,核准了共计投资额数百亿、倍受争议的项目。 “通常国家的重大项目,国家发改委会委托我们进行评估,我们就组织专家组来评,以我们公司的名义给出评估意见,国家发改委根据我们的意见来审批。”中咨公司内部人士对记者说。 他介绍,虽然国家发改委与中咨公司的业务合作非常密切,但国家发改委对评估意见结果的影响力并不强。 “因为项目都是找专家组来评估,不是某一个专家的意见,最后的结果要盖公司的章,所以要经得起科学和历史的验证。”上述中咨公司人士说,“我们出了评估意见,也不是说国家发改委就一定会参考,但通常我们否定的项目,国家发改委也不会核准。” 他表示,中咨公司的收入并不是来自于接受评估的单位,而是由国家财政支付,所以评估结果相对独立性强。但与国外的类似机构相比,仍然有差距,所以“华东交流特高压联网”项目跳过中咨公司的评估,他并不觉得意外。 在电力行业专家不断向高层和有关部门反映这一情况之后,国家发改委在“华东交流特高压联网”第三条线路的审批之前,终于委托给中咨公司进行评估。 “如果我们之前不反映这个情况,第三条线路可能也会不经评估就核准的。”丁功扬对本报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中咨公司在3月5日组织专家召开的评估专家组准备会上,专家组成员中既有交流特高压的反对者,也有支持者。 根据这次预备会的结果,评估工作将分为三个部分陆续展开。首先就是要调研示范工程,然后到华东地区调研电力系统的情况,最后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