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证监会IPO“放弃持续盈利能力判断”
姚刚:IPO重启新老划断持续盈利能力不做判断/西安晚报 作者:证讯
证监会副主席姚刚25日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财务专项检查培训会上表示,IPO重新启动,不按老办法,要改革,市场化的改革,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审核理念。
姚刚称,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审核理念,需要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信息披露。同时,对可持续盈利能力等不做判断,申报材料把企业情况说清楚,由投资者判断。
IPO发审将放弃持续盈利判断证监会拟推动修法支持改革/第一财经日报
来自投行的消息称,证监会将在财务专项检查结束后,对IPO体制进行实质性改革――放弃对持续盈利能力的判断,进一步突出信息披露真实性;同时加大事后处罚力度,造假上市行为一律按绿大地案的做法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证券法的上一次修订是在2006年,仍然将持续盈利能力作为公开发行上市的条件之一。国务院证券监管部门据此制定的IPO办法要求主板上市公司必须持续3年盈利,创业板上市还有盈利持续增长的要求。由于法律的滞后,证监会去年提出新一阶段发行改革时,只能定义为“淡化盈利判断”。
持续盈利能力本意是保证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但在实践中,有的发行人为了达到上市要求,或者在竞争中抢先于其他排队的在审企业,往往倾向于粉饰报表。轻则调节利润,过度透支未来几年的业绩,上市之后业绩迅速“变脸”;重则造假上市。
监管层与业界对发行改革的方向早有共识,即监管部门既没有能力,也不应该为企业的业绩和信用背书。今后的发行审核将更重视发行人和中介机构有没有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披露,交给投资者一个真实的上市公司。至于投资价值则由投资者自己判断。
以上是最近的两则媒体报道,很像我在《老子当证监会主席》中所讨论的一些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IPO价格太高,这里有一部分是你大师兄孔子的‘功劳’,儒家思想培育了天朝2000多年,鼓励人们更好、更快、更强,有好的一面,但是人们自然也就会掩盖问题和缺陷,粉饰太平。证监会的制度,其实也是这种思维,潜在的也在‘鼓励’这种行为。什么制度就鼓励什么行为,现在的制度要求公司上市前理论连续三年增长,公司为了上市自然会造假,会冲业绩,上市之后自然就会变脸,股民不骂证监会骂谁。”
“例如中石油,在石油行业最景气的时候上市,利润非常好,股民也非常乐观,给予高市盈率,结果已经不用我说了。”
“每一只股票都这样,对指数的损害自然是很大的,这只股票在上市前处于行业的最景气的时候,再加上业绩的适当的美化,乐观的情绪给予了高市盈率,上市后业绩变脸,股民情绪转为悲观,结果就是戴维斯双杀,对指数的损害是很大的。有几只中石油这样的,大盘就吐血了,结果因为每只都这样,就相当于整个大盘是一只更大的中石油,自然也就涨不上去了。”
“我问你,你是否希望优秀的公司都留在大陆上市,还是希望它们都到海外上市?证监会的工作人员,有能力鉴别什么企业好什么企业不好吗?禁止发行价以下减持,那大小非不在底部减持,却在较高的位置减持,股价涨多了就有减持的,股价还涨的上去吗?有的企业经营的非常好,但是因为整个行业景气度的问题,例如钢铁、纺织、航运股,低迷个两三年是非常正常的,让他们退市是正确的吗?你能严格的区别什么是投资什么是投机吗?有的公司在成长的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强制分红是对的吗?……”
在我发表了本篇文章之后,在雪球和新浪都引起了很多的讨论:
@白云之乡回复 @不明真相的群众:
股市的本质就是菜市场。如果按菜市场的规律来,就是个好股市。中国股市的问题,在于只卖政府恩准的东西。东西少而贵。如果允许大家都可以卖自己的东西,价钱自然就便宜了。
卖东西的人,如果货没有认,价钱太不好。他自己就会退出市场。就像前一段时间,在美国股市上市的一些中概股。你不让它退市,都不行。还要满处找钱,想法退市。
@专注于行回复 @百忍成金:
确实,证监会审批委员会就那么些人,就靠看一些书面的资料就简单的判定一家企业是好企业还是坏企业,这也太不靠谱了。如果这么简单就能看出一家企业的好坏,那投资就太简单了
因为引起的讨论非常多,其中有不少真知灼见,后来我干脆挑选了一些回复,以及《老子当证监会主席》一文,发到了证监会的邮箱,并希望工作人员能转给肖钢。我不知道肖大人有没有看到,也没给我回个消息^-^。其实新浪和雪球有不少上市公司、公募私募、投行的大佬都悄悄的猫着,他们转给证监会看的可能性也很大。从报道的内容来看,和我文中的老子的道家思路非常一致,以前也发生过媒体采访证监会,但内容和思想恰恰和我刚刚发表的文章一样的现象,是不是我的知识产权并不重要,智慧是没有界限的,如果中国股市能越来越好,我就已经偷着乐了。
我看了一下报道后面的网友评论,基本是骂声一片,认为证监会要允许要烂公司也来圈钱了。其实这种改革,是实质性的、划时代的好事。例如一家A公司,IPO前3年盈利为7千万、9千万、8千万,如果按照以前的制度,那么IPO前它很有可能把业绩做到1亿以上,这个很简单,员工暂时不发奖金,或者适当的美化一下,相信一点都不难,又因为证监会把它判为好公司,那么股民因为信任证监会,会以25倍市盈率买入,该公司融资上市后市值为25亿;但是在改革后,因为不再有持续能力的要求,公司和证监会都轻松了许多,提供的数据也就更真实,并且该公司为了避免上市后业绩可能会下降,证监会加大了事后的处罚力度,直接移交司法机构,那么它会倾向于保守的财务数据,例如7千万。股民看到它的业绩下降了,并且也不认为它是一家好公司,会给予15倍的市盈率,因此上市后市值仅仅10.5亿。融资的数值要看该公司发行多少股票,但是毫无疑问融资数值要比以前减少很多。圈钱太容易,上市公司往往会胡乱花钱,管理层有浪费的倾向、贪污的倾向,反正没了钱再去股市圈。但是如果融资比较难,并且融到的资金不是很多,那么管理层会节省资金,省着花。古人说儿子要穷养,上市公司也一样,钱太多就惯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