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ile/nvshizixun/2013-11-08/8ef62cb10072113532b734c64915ce6e.jpg)
Ella Bee,职业经理人。
职场云雨
其实,爱情也好,工作也罢,不怕在找到王子前亲吻了若干青蛙,怕只怕一辈子找不到王子,青蛙过后,只能屈就了癞蛤蟆。
上周和几个来自不合国度、年纪相当的女性同伙聚会,言语间发明彼此有很多合营点,除了曾经换过蛮多男友,也换过不少工作。有趣的是,不管是换男友照样换工作,大年夜年青时到如今,频率都是逐渐削减,四位中的两位,如今已娶亲若干年,三位都在同一间公司待了不少时光。解释起年少时的“不稳定”,用个一一位的说法就是:“在找到王子前,总要亲吻不少青蛙吧。”
我们EMBA的项目总监,在一次关于职业筹划的演讲中,被问及中外职业经理人差别时,提到一个词叫沉淀,他说袈溱一个公司假使待了不到八年,就不该随便马虎离职,在此之前的跳槽,根本上被他归结为不懂得情况和未能充分适应“新工作”而草率做出的缺点决定。我在演讲现场时,心里即时就有了若干个不合看法。
二是机会,在以前二十年,中国经济高速成长,跨国公司纷纷涌入,本地化如火如荼,对人才的需乞降供给之间有巨大年夜的闲暇,有经验的人找工作一度不是难事,更不要说进修才能和实操才能都强的人才,天然会成为优良企业必争之人,水涨船高之下,第一年进修,第二年就开端发挥的人一旦有更好的机会,在三四年时跳槽的也不是少数。相对来说,欧美的经济早已陷入平台期,就业市场较为稳定,在大年夜公司里,在一个职位上五六年没有升迁也没有牢骚的人比比皆是。
近几年,熟悉不少做猎头的同伙,经常聊天,知道关于工作的稳定性和跳槽的频率,中外之间,一向有很大年夜的不雅念差别,事实上,项目总监的不雅点在老外中颇具代表性。而我本人认为初入职场的头几年,每份工作并不消长,一两年,甚至是半年换一次工作也无可厚非;然后应当逐年减慢,到工作五六年后,可以三到五年一换。当然几十年如一日在同一间公司的我更为钦佩,但环顾四周,如许的人确切不多。分析原因有三:
一是中国孩子往往年幼蒙昧,大年夜小到大年夜,人生老是“被安排”,即便成年了,也还习惯于根据别人的意志选择专业或工作,又缺乏体系的职业筹划,卒业之前去往对本身的才能和工作兴趣所知不多,所以头几年的测验测验和自我认知变成弗成或缺。相对来说,欧美学生的进修办法更接近实际工作情况,大年夜小也有不少机会在不合行业里打工或练习,大年夜学或硕士卒业前,要么竽暌剐职业筹划部分,要么竽暌剐一门与职业筹划相干的课程帮你分析然后做出建议。当然仍然无法百分百包管就业时的偏向必定精确,但至少不会完全没有偏向。所以,摸石头过后的中国粹子们换多几份工作,也应当算是迟来的练习和测验测验,再正常不过。
三是中国一向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市场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都直接导致优胜劣汰,在大年夜公司里(国企除外)混日子不是太轻易;而在情面味颇浓的一些跨国企业,大年夜创业到高速成长,到守业,不少大年夜公司养了一批或不算出色的老员工,他们愿意养,也养得起。
我的简历,也一度因为每三五年一跳颇受人质疑,但总保持以实力措辞。暗里里也认为如不雅是一锅坏汤,真的不消喝完就应当懂得并放下,尤其应当避免的是久入鲍鱼之肆不闻其臭的习惯成天然。所以在看别人简历时也就相对宽容。但看到每年一跳,年年都跳的人照样不免有些成见,因为确切有一些人一世都不知本身爱喝如何的汤,尝来尝去,都是不知;还因为,确切有人不会干事,跳来跳去,也照样不会做。
其实,爱情也好,工作也罢,不怕在找到王子前亲吻了若干青蛙,怕只怕一辈子找不到王子,青蛙过后,只能屈就了癞蛤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