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现任三一重工总裁助理兼流程信息化部副总监、 CIO。1996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无线电电子学专业,硕士。一直在大型外企从事IT技术及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全球化管理经验。曾就职于苹果公司,并获得过GoldenApple奖,在北美汽车配件公司期间负责亚太地区运维,2011年加盟三一重工。 三一重工20多年前从做焊接材料起步,今天已经成长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最强的企业,服务和研发是其两大核心竞争力。目前,三一重工在研发领域有4000多项国家专利,2012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整体服务上在2011年全国工程机械12项服务调查中有8项第一,2012年8项中有7项第一。取得这些成绩,如果没有信息系统的支撑是不可能的,卓越的信息化建设为这位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巨人构建了敏锐的神经系统。 从2003年开始,三一重工开始步入国际化道路。为了开拓国际市场,三一重工陆续于印度、美国、德国、巴西建造了研发与制造基地。信息系统的国际化迫在眉睫。在国际化竞争中,三一重工也在寻找一位具有全球化管理经验的信息化人才,经过多年的大型外企IT工作历练、具有全球架构眼界的何宗东成为三一重工中意的人选。 2011年,对于何宗东而言是他信息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在这一年他加入三一重工,掌舵三一重工的信息化建设,而此前他一直在外资企业从事IT管理工作。 当三一重工的绣球抛来时,身在上海的何宗东最初有些犹豫。“这不仅仅是因为长沙和上海两地的空间距离问题,文化的差异对我是很大的冲击。”对于一直以来都在外企从事IT工作的何宗东而言,文化差异是个很大的挑战。 最终,何宗东选择加入三一重工,“我以前做IT工作都是在外资企业,管理的大多是外国人的事。给我很大触动的是,三一重工在智利救援、日本大地震中为中国争得了很多荣誉,所以我也愿意加入三一重工为国内的民族企业走向世界出点力。”正是出于一种对民族企业的特殊情怀。何宗东选择了三一重工,肩负起 CIO的职责。 优化信息化高速公路 笔者:三一重工的信息化建设起步于1998年的CAD工程,您能否讲述一下最初的信息化建设情况? 何宗东:我们的总裁唐修国先生曾经讲述过三一重工信息化起步过程中的一个故事。我们早期设计产品时采用画图纸的方式,当时我们设计了一款停车库里的停车装置产品,这款产品全部的零件需要画1000多张图纸。那个时候正好需要改一个小部件,工程师告诉领导需要20天才能完成。当时领导感觉特别疑惑: “修改这么一点点东西怎么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在工程师讲解完如何进行修改后,他感觉真的需要这么长时间。于是领导就问有没有其他办法,工程师说可以引入 CAD,用电脑来画图纸。1998年,三一重工开始投入大量资金引入国内的CAD软件设计图纸,后来推广开来,几百台电脑都使用CAD软件。采用CAD进行设计,在一个图层进行修改后所有电脑都是同步的,几分钟就能完成修改。从工程设计的角度来说,这是一次非常大的飞跃。 笔者:目前,三一重工的信息化建设情况如何? 何宗东:在研发上,我们完全采用数字化技术的支撑,不仅能在电脑中设计好图纸,还能用三维模拟好,仿真模拟验证后,直接去生产。今天,信息化发挥的作用更大了,我们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做热力分析、受力分析、运动分析、疲劳分析等等。目前,我们全方位的信息化框架已经搭成,在业务方面不断地深入应用强化。对于一般的制造型企业的信息化而言,信息化前端是供应链管理,中间是ERP,后端是销售和服务相关的CRM系统。从原材料加工到卖给客户产品,到售后服务这条线形成连接供应商和客户的价值链。在公司内部,从研发、到ERP,再到制造执行系统,是内部的一条技术链。在这条线上,我们从研发到资源管理到生产制造都实现了信息化。从研发资料的设计,通过与ERP进行集成,进行人、财、物料的管理,接下来就是MES生产制造执行系统。 笔者:刚进入三一重工的时候,您具体负责哪些工作? 何宗东:进入三一重工前期,我在董事长办公室工作,这主要是为了熟悉公司的环境,因为国内的企业和外资企业还是有很大差异的。经过一段适应期后,我开始进入IT总部负责IT工作,前期我的主要工作就是把ERP做深入应用。由于受国内大环境的影响,过去的ERP虽然在应用但仍有不到位的地方。现在市场已经转变了,要靠细致的管理才能降低管理、生产等费用,提高盈利能力。现在,我们有时间来做内部的深入应用和管理细化的工作。ERP在深入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相关运营指标大幅提升,有效地避免了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浪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