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自认为是时尚人群中的一员,想必你一定知道什么是A货。即使你并非身穿A货的服装,肩背A货的箱包,脚踏A货的皮鞋,手戴A货的腕表,但你也至少从同事或朋友的口中听说过A货;即使你尚未踏遍京城几家著名的A货店,还没有对它们擅于经销的品牌以及老板的品位摸个门清,但你也至少在血拼于三里屯、秀水和佳亿时,曾不经意间造访过A货圈内赫赫有名的商家。 不知从何时起,“A货”一词在时尚人群中慢慢流传开来。记得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还是在出国之前,凭借当时对万事都抱有的认真钻研的精神,曾绞尽脑汁搜索自己对GRE单词的记忆,以求搞清楚这个“A”是哪个单词的首字母,但最终却毫无结果,只能归责于自己的英文水平不高。偏执的我当时并没有想到其实这个“A”只是大家对此类货品品质的认可,况且现在想来A货一词怎么可能源于英文,在英国几年的生活经历给了我最毋庸置疑的答案——A货是地地道道的国产词,就像周星驰的“I 服了you”,这个词绝非舶来品,因为那里根本就没有它们的藏身之处。 所谓A货就是精仿产品,和正品相比之下,做工和质量稍有区别,但是外观、材质和正品几乎一样,由于正品的昂贵,A货在价格上有着很大优势。理论上讲,A货低廉的价格能够满足学生及低收入人群的消费档次和对品牌的追求欲望。因为A货的目标用户定位非常宽泛,非但有械人群,还有那些低收入甚或是无收入的学生哥人群。在我们的身边,上到国内著名电视台稳坐头把交椅的成功人士,下到仍在中学寒窗苦读的90后的学生,到处都攒动着A货的忠实拥趸。 为什么A货会有如此之大的市场,以致如今的A货已经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甚至在某些人口中被堪称为A货产业?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不是今天才有的。早在英国留学期间,我就曾在知识产权课的seminar上把它提出来作为一个专题请大家进行探讨。我的欧美同学们虽早有耳闻中国乃世界盗版大国,但当他们听到A货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究竟是多么庞大时,感叹词除了My god,就是Oh shit。可我也惊奇的发现,不少lady竟在面红耳赤地摩拳擦掌。 从人的消费心理来看,但凡有成本意识的人都希望能够买的物美价廉,花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东西,如果哪天赶上商家跳楼免费大赠送,那更是巴不得的好事。就此点而言,我想无论古代现代,也无论东方西方,皆如此。那为什么“物美价廉”的A货并没有在欧美风行呢?通行的观点是将其归功于这些国家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健全和机构执行力,这点当然不容否认,但在此我更想强调的,是另一个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原因——欧美人民根本不需要购买A货,花费同样比例的银子就可以轻松购得这些大牌的正品,又有谁去琢磨买A货呢? 英国牛津周边有一个不知名的小镇,叫Bicester,但那里却有英国最知名的Outlets,也就是现在国内的时尚一族最爱光顾的所谓“奥特莱斯”。每年的圣诞节过后和暑假期间,我都会拉上三五个朋友去狠狠地逛上一遭,那真是名副其实的血拼。虽然每次事后收到HSBC的信用卡账单时,我都会痛心疾首一番,但当下一个打折季来临之时,我却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依然呼朋唤友地冲上购物的前沿,原因只有一个——便宜,实在是太便宜了!所有的大牌正品统统一折起,一折啊!VERSACE的短裙只需50英镑,折合人民币也不过700元上下,这样的品质和价格对于我们这样的穷留学生来说,无异于天上掉馅饼,耗子掉进米缸了,那还管明天的事?我们这些扣扣索索的留学生尚且如此,更何况英国的local people乎?一个英国的普通中产阶级月薪大约3000英镑,区区50镑就可以穿上范思哲这样的大牌服装,就像我老公在秀水街买件皮耧,谁还去买什么原单?谁还去造什么A货? 世界品牌代表了世界级的品质,对他的拥有者来说,品牌附体在某种场合是身份的象征。然而这种在英国人眼里看似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对中国人而言却是多么地难以企及,这种国别和单位GDP造成的民族心理落差,被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无形的手硬邦邦地对接在一根神经上,其结果可想而知。你可以想象,一个月收入3000元人民币的普通人,只需花费其月薪的1/60去买一件范思哲的正品短裙,即使我们不是那么的贪婪和苛求,要花上600元能够买到手,也应该藏进被窝里偷笑了。事实非也,去王府饭店和国贸一层走一圈就会发现,没有万八千的甩出去,服务员根本就不搭理你,想买真正的国际名牌简直就是一种臆想。古人言:退而求其次,退一步海阔天空呢!那就买A货喽?谁让我们就有着一颗追求品牌的炙热心肠呢。虚荣心人人都有,只是我们的虚荣心简单而真诚,也很容易满足,一件衣服、一双鞋甚至一个小小的钱包就可以打发了,只要它是我爱的牌子。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A货在中国的存在由来已久,消失也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其合理性并不等于合法,我们并非在为A货竖起一根旗帜来正身,但也不会像棒打落水狗一样置其于死地。谁不希望自己身穿真正的CHANEL,肩背正品的LV,但当这些被冠以奢侈品头衔的商品被附加了高额的、甚至高于其本身商品价格的进口税来到中国后,我们这些普通的打工一族也只能是望洋兴叹了。A货,买还是不买,这似乎没有太多的讨论必要。我们旧以倡导不买A货,但请满足我们一个前提,那就是这些所谓的奢侈品在价格上实现真正的国际接轨,而非让它们成为掠夺低收入国家财富的绅士强盗,我们再不必等到打折季的时候飞到香港疯狂采购,也不必费尽周折地请国外的朋友在巴黎LV总店门口排队,如果真的到了这一天,我相信,A货自然会退出它的历史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