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沪深300股指期货在4月16日度过了三周岁的生日。经过三年发展,沪指300股指期货年度成交量跃居全球同类产品前5位,2013年一季度成交额超过全国期货市场一半以上,三年累计成交额更是接近200万亿元。总体运行平稳、机构投资者参与度上升、市场功能逐步发挥,股指期货在各方呵护下逐步走向成熟。 回顾:三年嵌入资本市场 已成“稳定器” 2010年4月16日,酝酿多年的沪深300股指期货以中国内地首个金融期货品种的身份亮相。来自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统计显示,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近三年累计成交2.4亿手(按照单边计算),持仓量由上市初期的不足1万手增至目前的超过12万手,主力合约的持仓量占全市场比重超过70%。日均成交超过30万手,日均成交额逾2400亿元;股指期货累计成交额达到195.55亿元,远超同期沪深300现货47.89万亿元的成交额。 诞生初期一度引发争议的沪深300股指期货,如今已成功嵌入中国资本市场。自上市至2012年末,股指期货主力合约与沪深300指数的价格相关性高达99.90%,基差率维持在±1%以内,为市场功能发挥奠定了良好基础。而在股市下跌通道中,股指期货基本维持正基差,“高开”、“高收”的交易日比例分别达到85.91%和77.73%,形成了对股市“开盘上引”和“收盘上拉”的平衡力量。 而在合约交割方面,共实现32个合约的顺利交割,交割量仅相当于市场日均持仓量的1.95%,交割占比较低。期现货市场均未出现“到期日效应”,期货交割没有对股市运行造成不利影响,市场也没有出现对到期合约交割的炒作。 股指期货还提高了股市的稳定性。截至2012年底,股指期货上市前后同期比较:上市前沪深300指数单日最高涨幅达到9.34%,单日最大跌幅达到8.11%;而股指期货上市后,指数的最高日涨幅仅5.05%,最大日跌幅仅6.21%,分别缩小了45.9%和23.4%。此外大幅波动天数减少,显示投资者较少追涨杀跌,投资趋于理性。 合力:机构渐成中流砥柱 套保效果明显 三年来,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已成为股指期货市场安全平稳运行、功能有效发挥的中流砥柱。截至3月22日,共有70家证券公司、47家基金公司、7家信托公司、5家Q 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以及14家期货公司的资产管理产品,以机构投资者身份参与股指期货交易。 在股市持续调整的环境下,部分运用股指期货的机构业绩较为良好,套保效果明显,市场避险功能逐步发挥。资料显示,2011年,证券行业自营业务通过期货套保累计减亏近70亿元。 中信证券衍生产品业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中信证券对股指期货合约的交易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用于公司交易业务所实施的各种市场中性策略以及为客户提供资本中介服务的套期保值和风险对冲。其中,市场中性策略买入预期表现优异的股票,同时卖出股指期货,对冲现货股票组合的市场波动风险,以期投资组合不受市场涨跌的影响,仅获得因选股所带来的比较稳定的超额收益;资本中介业务在为客户提供诸如股票收益互换、结构性产品等服务的同时,公司需要使用股指期货对所承担的股票市场风险暴露做套期保值和风险对冲交易。 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章飙指出,对于券商而言,股指期货的积极意义显而易见。券商自营有了新的投向,因为有了新的风险管理工具,盈利更加稳定,波动变校机构的很多交易都可以进行套期保值,现在的操作已离不开期货。证券公司套保盘对稳定股指期货市场特别是基差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期待:金融期货新品种百花待放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成立至今的七年时间里,只有沪深300股指期货唯一一个金融期货产品。业内人士指出,单一的沪深300股指期货无法全面满足各类市锄构对中小盘股票、分市场股票投资的风险管理需求。 章飙认为,“只有一个期货是危险的,要赶快推新的产品。如果股票市场只有老八股,肯定暴涨暴跌。股指期货现在承担了太多重担。未来更多地应该推一些以新指数为标的的期货,市场有需求。” 我国金融期货市场产品供给少、新品种上市滞后的矛盾正成为当前市场的主要矛盾。专家呼吁,要改革现有产品上市审批机制,加快金融期货产品上市步伐。专家建议,可以考虑在《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的框架下,提高期货品种上市审批效率。如对于新品种上市,由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机构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意见后进行审批;对于已经上市的同一金融期货品种下的不同产品合约,直接由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机构审批。 中金所表示正在积极研究第二个指数期货合约,股指期货产品线有望丰富。除此之外,中金所扩大沪深300股指期权业务测试范围,由2012年8月试点期间的20家会员扩大到全部会员单位。这标志着股指期权向全市场仿真交易更近了一步,全市场仿真交易则是新品种正式推出前的核心环节。业内人士指出,此举表明中金所正在加快推进股指期权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