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最新汽车技术的应用
汪正胜:我想跟大家分享八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前言。我们说一下长安和汽车新技术应用的其中因素。我们理解是八个方面,城市化进程对于汽车新技术提出了挑战。气候变化还有法规政策,人口的变化,包括老年人开车,还有自主品牌面临的成本压力,还有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能源危机,还有宏观经济以及世界汽车新兴市场对于汽车新技术提出的挑战。
主要有三个案例,汽车新技术,我们讲空调发展到当今,应该是智能化集成空调,换句话说,可能我们将来在家里面就可以在热天的时候先启用空调,这个技术现在应该是没有问题。比如收音机发展到现在,现在DVD十块钱卖四张,DVD已经被淘汰,像电子仪表我们认为未来的时代是HUD,就是抬头显示系统,加上HMI人机交互,因为将来没有汽车仪表,可能虚拟的前挡风玻璃上,我们喊一句“车速”、“发动机”、“水温”就可以实时虚拟显示出来。
总的来说,长安在汽车新技术应用方面是比较晚的,目前在加大投入。第二,动力系统。动力系统现在发展我们长安主要在做五方面的工作,一个是涡轮增压=缸内直喷+CDI,这也是我们未来的主流技术路线,另外稀薄燃烧和均值压燃,还有先进的传动技术等等,这个是涡轮增压+缸内直喷,我们已经在长安H、S、D系列上有了应用,像我们今年上市的车已经在应用。低摩擦技术和可变附件,这个也应该在节能方面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前不久德国博世公司就把这些技术打包成一个四升百公里油耗的发动机,跟我们做技术交流,长安现在在可变排量油泵,还有水泵等等,包括新的摩擦的技术。稀薄燃烧技术,均值压燃,我们也承担过“十一五”国家的863项目,比如说智能负荷燃烧发动机,就是CAI,可控汽油机燃烧技术。这方面应该说,因为现在刚刚我们在国家863“十二五”两个项目,正在做中期督察,我们也参加了奇瑞的863项目,还有天津大学国家内燃机重点实验室承担的项目。这个有一些进步,但是在国际上HCCI项目,也没有达到应用阶段。但是我们要跟踪,第二代启停技术,长安也在做攻关技术,因为一代启停无非是加大一些启停方案,但是二代启停技术应该走向应用,二代启停技术我们准备今年在一些车里实施。但是国际上博世公司已经是三代技术了,它可以做到,如果车速是在100公里,紧急停车的时候要关发动机,我们目前还做不到,但是我们准备把二代技术在一些量产车上实现。高效自动变速器,无论是DCD还是AI,长安是在产业规划里逐年要实施。比如说高端车6AT引入8AT或者9AT。
讲新能源,长安其实有三个方面,一个是集成机电混合系统的强混技术,还有先进的电池管理系统。强混合我可以介绍一下,长安采用了1.0T的GDI,因为强混合主要在CD级车上应用,集合耦合高功率密度的发动机,整车在油耗上有35%的下降。然后自主开发,并全面应用高矢量一体机控制技术,这方面国际一些仿真软件,多级电机,主要是提高功率密度。另外主要在电机的效率方面做一些工作。
自主开发的先进电池管理系统,突破SOS和SOH的算法难题。整车节能方面,我们风阻优化技术,电器功率主动控制技术,这主要也是博世公司所从事的事情,还有制动能量回收技术。我们也在一些风动试验里做了试验,风阻系数能够降低6%―8%。其实我们整车电器它的用电量我们要科学管理,功率主动管理,技术运用好的话,在节油贡献上是很可观的。
制动能量回收,这在我们今年六月份投产的中度混合动力产品批量化生产上,我们认为它的制动能量回收效率达到了90%。然后是结构优化及先进材料及工艺集成,我们目标到2020年,现有车型减重100到200公斤,这方面我们无论在轻量化,还是镁合金应用方面,长安曾经拿到过一个国际的大奖,而且这方面在重庆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链。
创新发展结构优化技术,这方面就是利用全穿梭化有限元模型,通过集成优化,实现材料和结构的最优分布。然后我们在C系列白车身上可以减重30公斤,减重达到10%,已经应用于我们的轻量化设计。像我们的铝合金前碰撞衡量,碰撞零部件我们也开始用有色金属减重。
智能驾驶,还有基于车联网的驾车辅助技术,我们融合准备七项技术,一个盲区检测系统,六月份上市的瑞辰里领航版已经搭载了。车道偏离系统,国际上主要是商用车,但是我们准备在2015年进行装车,智能巡航系统我们计划在2016年推向市场,主动避让系统我们也准备在2016年推向市场,主动预警是安全带,我们也是在2016年准备推向市场。
基于车联网的驾车技术,这个在试验阶段,我们也有项目在跟踪开展。人性化方面,我们想LED内部照明,后排前安全气囊技术,完成LED内部照明系统开发,我们认为也是节能的表现,因为是冷光源,所以内部照明系统我们在LED做了很多文章。还有长安独创后排前安全气囊技术,我们准备在2015年高端自主品牌车型上全面应用。
总的来说,长安将继续进行具有自身技术的DNA培育,打造具有智能化的技术标签,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汪总给我们的介绍,今天的报告会下午就到此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