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翅,没鱼什么事吗?
A货网安全事件,说明处于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期的我国,食品安全制度设计存在漏洞,行政执法监管存在断档,百姓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尚未从农耕时代的吃饱思维向新时期的安全思维进行转变。
转变,即转换改变,在转换和改变人们对食品安全认识思维的同时,到底有多少人误读了食品工业化?有多少食品是被商家玩弄文字游戏“戏”说百姓?又有多少原本优质的食品在人们盲打、乱打的同时对其误会更深?
食事求证的意义正源于此。
这里是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的大讲堂,读者从这里可以了解到更加真实的食品安全知识,从而不断纠正人们对部分食品的认知误区。
这里是科学与真知的阵地,我们将用科学的真实武装媒介,带领消费者走出误区,给食品安全予以科学的定位,避免“伪专家”和“伪科学”误导公众。
透明产生信任。中国的食品产业理应在阳光下成长,科学家与媒体工作者具有不同的专业领域,但是我们承担着共同的责任。只有彼此更加坦诚,以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促进消费者降为目标,以还原科学真实为己任,从点滴做起,确保消费者身体降和饮食安全!
《食事求证》栏目,今天起与您见面。
食品造假延伸到鱼翅了!
据中央电视台2013年1月8日报道,假鱼翅的成本仅需5元,其在市场上却卖150元。5元鱼翅的主要成分是:明胶+色素=仿鱼翅;海藻胶+绿豆粉=鱼翅;浓盐酸水解调味液=鱼翅精。
鱼翅,没鱼什么事吗?我们不妨求证一下。
据《中国烹饪百科全书》介绍,鱼翅是“多种鲨鱼、鳐鱼、银鲛鱼等软骨鱼类鳍的干制品。鱼翅有多种分类方法。按鱼的种类分类,有鲛鲨翅、鲨鱼翅、黄肉翅;按鱼翅外观颜色分类,有黄翅、白翅、青翅;按鱼鳍的部位分类,有背翅、胸翅、尾翅;按鱼翅干制过程分类,有加工翅、不加工翅;按加工方法和成品形状分类,有明翅、大翅、净翅……
鱼翅造假者盗用上述鱼翅的专业术语,玩弄文字游戏来“戏”说消费者,于是乎,“人工鱼翅”、“合成鱼翅”、“人工合成鱼翅”的全新“术语”纷至沓来。“人造”也好,“合成”或“人工合成”也罢,这些“翅”,与自古以来的“海味八珍”(干贝、鱼肚、鱼子、鱼唇、鱼翅、海参、鲍鱼、燕窝)无任何关系,也不是广东人“无翅不成席”的“翅”。
经中国农业大学一位副教授介绍研究证明,经检测的“明胶+色素=鱼翅”,主要成分是明胶、海藻酸钠、氯化钙加了点色素。这里所谓的海藻酸钠,是从海带中提取的天然多糖碳水化合物,常被用于制作人造凝胶类仿型食品。当它由“仿型食品”变成“仿真鱼翅”时,虽说人吃了不会危及其生命安全,但是也谈不上有什么营养。
据浙江省消保委公布的调查报告证明,他们在2013年1月8日随机抽查了10余家酒店销售的价格不菲的鱼翅产品,其DNA检测均无鲨鱼成分。浙江省消保委还委托浙江省公正检验中心检测水产品市场的干鱼翅质量,检测结果也不容乐观,有的真鱼翅不是镉超标就是甲基汞超标。一种名为“金钩翅”的鱼翅,镉超标达10倍!目前,浙江省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已查扣涉赚问题鱼翅560多公斤。
始于宋代《宋会要》的鱼翅入馔史证明,鱼翅本身没有味道,其鲜美滋味的奥妙在于汤。在传统烹饪技法中,鱼翅汤的配料,选用老鸡、火腿等高档食材,至少要熬制十几个小时,方能如苏东坡所说“火候足时它始美”。
这耗时费钱的烹制过程,在如今一些餐饮食品提供单位已被名为“鱼翅精”的调料所替代,浓盐酸水解调味液=鱼翅精。
更为严重的是,在“鱼翅精”调制的“鱼翅羹”里,过量的浓盐酸遇上植物蛋白里没清除干净的脂肪,可以生成三氯丙酮,有毒物质三氯丙酮可以对人体的肾脏、肝脏、生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在笔者看来,对鱼翅的误读和正解还不止于此。有专家指出,鱼翅只是鲨鱼身上的一种软骨组织,其本身并没有任何营养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依然有人吃鱼翅,其实,这些人吃的只是身份、面子和虚荣心。
笔者曾在2011年出版的《名人饮食经》中写及“姚明婚宴无鱼翅”:由于鲨鱼数量急剧减少,海洋生态平衡面临严惩威胁。野生救援协会(WILDAID)于2000年组织的“护鲨行动,从我做起”公益活动,得到姚明、李宁、刘欢等知名人士的响应和支持。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只要有更多的人参与到“护鲨行动”来,鱼翅的消费就会减少,假鱼翅对消费者身体降的危害也会随之减少,从而还人们一个降的饮食。
写到这里,笔者想起恩格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类每一次对大自然的无耻掠夺,大自然都无情地报复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