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规则,是相对于“明规则”而言的。顾名思义,就是指那些看不见的,明文没有规定的但却又是广泛认同、实际起作用的,人们在某些领域所必须“遵循”的规则。详细说来,潜规则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首先,潜规则也是一种规则。只不过,它在特定领域、特定人群中起作用,并不为大众熟知。既然如此,潜规则下发生的行为和现象就绝非个案(或独特的陷阱),而是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其次,潜规则区别于其他规则之处就在于不透明性,内部人清楚,而外部人不清楚。显然,这种不透明性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称,而信息不对称时很容易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再次,潜规则是以内部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这样的目标通常会伴随着以邻为壑、损害外部人利益情况的发生。
社会上,映入公众眼帘的潜规则有很多,如娱乐圈名导演与女演员之间的潜规则,一些高校招生过程中的黑幕,很多餐馆关于开瓶费的规定,各大牛奶企业都心照不宣地添加三聚氰胺,大卖场向供货商收取进场费、赞助费、过节费等。
当然,投资理财领域也不乏潜规则的存在。诸如,有的银行为存量房贷客户优惠利率,要搭售其他金融产品;有的机构为人荐股可以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并不在于推荐多好的股票,而是盯上了频繁买卖股票的交易佣金;等等。
与其他方面的潜规则相比,投资理财领域的潜规则除具有前面所讲的共性外,还有一些个性特点。比如,该类潜规则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投资者容易忽视潜规则的存在,对风险估计不足;当熊市来临的时候,各种潜规则会暴露出来。再如,该类潜规则可能给不知情者带来的损失以经济损失为主,并且是可以用货币单位来计量的。
现实中,投资理财涉及的门类多种多样,如股票、基金、银行理财产品、收藏等,其中的潜规则也是五花八门。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应该如何对这些潜规则进行鉴别?又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呢?
一、难懂的“天书”
天书,是古代传说中的书,据说有人看到,但是没有流传,显然,它不是给大众看的,有仙缘的人看了它,可以飞升,至少知道上天的心意,一般人别想看到,看了也不会懂。
现在,有很多面向大众的理财产品(如保险、基金等)的说明书也像天书,一样艰深莫测,一般人是看不明白的。
前不久,李女士收到银行的一份理财产品宣传单,上面的一句话打动了她:“参考历史数据,投资3年,美元年化平均回报28%、澳元33%。”等她拿到产品的详细说明书时,顿时惊住了:长达3页的说明书里,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种各样的数字符号,夹杂着五颜六色的表格、曲线、计算公式,“这哪里是产品说明书,分明就是天书嘛!”
此类“天书”并非一家银行的“专利”。而当你拿到正式的产品说明书时,才会发现各种各样限制条件一大堆。如果没有学过金融专业,你是不会明白这些限制条款都在论证什么的。某网站财经不久前做了一项银行业满意度调查,9成被访者认为银行的理财产品说明书存在故弄玄虚、读不懂等问题。
这种“天书”显然不是为了给大众看的,而是拿来唬人的。据说,娱乐圈一位女明星损失惨重,原因就在于被某家大银行的“天书”忽悠了,多年身家被一洗而空。
保险合同条款的晦涩难懂则更是由来已久,这也直接导致了理财难、客户投诉多的问题,去年“3·15”,关于保险的投诉就达4000多件。
“保险条款我自己都不愿意看,字印得特别小,看得特别累,不知道是不是他销售的一个策略――干嘛这个合同条款印这么小的字呢?”一位律师这样说。
而事实上,保险条款都是用非常严格的法律语言来叙述的,律师尚且没有耐心看下去,一般人就更看不懂。毕竟对于一个普通消费者来讲,想把保险条款看完,是一个相当浩大的工程。即使你有决心坐在茶馆里,头晕眼花地看上一个下午,你也可能依然不知道条款到底在讲什么。购买大病险的时候,条款里作详细描述,某种疾病到什么程度,你如果不是医科大学毕业的,完全不会明白什么病状意味着什么。所以,艰涩的条款导致你虽然签字了,却不能真正理解你购买的产品到底是什么样,直到出险或被拒赔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条款是那样规定的。
张小姐曾向媒体投诉,自己的舅舅因在车间发生工伤事故,导致左手功能大部分丧失。他虽然买了保险,也以为可以获得到医疗费用的赔偿,但保险公司却以“高度残疾是指功能完全、永久丧失”为由拒赔,结果酿成纠纷。这样的专业术语复杂化,不仅让消费者难懂,也造成了理解上的歧义。依消费者的理解,功能丧失2/3以上,完全算得上是高度残疾,但保险公司却有另一番解释。保险条款难如天书,这就给一些有意制造“陷阱”的人以可乘之机。
保单通俗化的问题,监管机构也一直在倡导,但实施起来似乎效果并不明显。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保险条款涉及一些术语,必须用非常严格、非常专业的语言去叙述。如果不这样叙述,可能日后发生保险纠纷,条款解释有更多歧义,理赔会更难。
我们相信银行或保险公司不会那么“不诚信”,但面对理财天书,投资者又该怎么办呢?
首先,就目前来说,对于不得不买的保险,如大病险、寿险等,消费者只能多问。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这个产品到底保的是什么,会赔什么;第二是在什么情况下会不赔。这两个主要问题搞清楚了,对产品就会有相对清晰的了解。
其次,对于那些号称收益高却条款复杂的银行理财产品,可以向银行工作人员旧能详细地询问可能存在的风险。如果不能得到相对清晰的答案,在现金为王的时代,大可先按兵不动。
二、挂羊头卖狗肉
“白马非马”是中国古代一个非常有名的逻辑学命题,貌似有理,实则诡辩。
而今,这一理论在投资理财领域变得越来越正确,结构性存款不是存款,迷你债券也绝非债券。一旦你按照常规思维考虑问题,认为白马是马的话,很有可能将为此损失几十万元,甚而是血本无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