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货网快运货物的“三趟快车”,从内地不同省市把货物经深圳供港,保障香港市场农副产品供应。保证供港农副品稳定,自此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彼时内地的活畜、生鲜食品运至香港依靠汽车,病死率、农副产品残次率极高。这直接导致供应方最不愿意看到的后果—买方拒收。当时,内地向香港输入食品及其他商品,纯属市场行为。长期以来,保证农副产品稳定供港的最大原因是香港农产品销售商肯出高价钱。
当货物源源不断出口到香港,也为新生政权带来外汇,货损严重直接影响现汇收入。在西方经济封锁下,当时内地几乎断绝外汇来源,虽然供港物资货少利微,但能带来一定的外汇收入。长期在香港经营和销售供港食品的华润集团,对此感受最切。长期以来,这家央企自称“香港市场的‘稳定剂’、出口创汇的‘蓄水池’”。
供港食品安全,是因为香港对食品质量要求严格,而非内地主动为香港特供
与出口到加拿大、英国、美国及其它国家的蔬菜相比,出口到香港蔬菜的质量控制更加严格。
“香港人希望知道蔬菜来自哪个农场,而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只要符合(国家)标准,就没有这种要求。”近年来,在恐慌心理爆发的影响下,香港公众对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的意识和要求显著提高。2005年,在广东当局发现鳝鱼中含有孔雀石绿之后,香港卫生部门负责人呼吁市民不要食用鳝鱼。孔雀石绿是一种工业染料,用来使鱼类看上去更加新鲜。
一系列涉及在中国食品中发现致癌物质的事件,从咸鸭蛋里的工业染料苏丹红,到豆腐里含有甲醛等。许多发生的食品安全丑闻,驱动因素来自香港消费者严苛的标准。正是这些标准,为不择手段的内地食品供应商制造了在产品中使用添加剂的动力。香港人购买中国内地农场产品公司的要求越来越高,促使农场这一层次实施更为严格的质量控制。
内地向香港供应肉类、海鲜并非无偿,说到底只是属于市场的买卖行为而已
目前香港来自内地的鲜活牛羊供应量近100%,生猪供应量99.8%,以及蔬菜供应量60%。2002年元月后,内地供应香港的肉类产品(不包括鲜活禽畜)取消出口配额管理。内地供应香港鲜肉价值稳步增加,九年内数额增长两倍有余:2003年17.245亿港元,2004年20.248亿港元,2005年24.647亿港元,2006年27.299亿港元,2007年30.637亿港元,2008年33.845亿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