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制造依靠标准掌握话语权
A货网、服装、针织、塑料制品、玩具、饰品等多个行业。
“义乌制造”要上台阶
我市制造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从初级制造阶段步入创造阶段,自主创新能力日益增强,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形成了“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的产业集群优势。但在全球化大生产格局中,我市企业单体规模偏小,缺乏研发、品牌、核心技术和技术标准,全市制造业处在全球生产价值链的中、低端位置,产品国际竞争力偏弱,产业国际化发展步伐较慢。因此,为了寻求进一步发展,“义乌制造”必须加快实施标准化战略,通过“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模式,组织和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标准的研制,促进自主创新与技术标准的融合,积极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抢占产业制高点,提升义乌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据质监局工作人员介绍,为促进发展,我市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和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重奖制定各项标准的企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也协同作战,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协会配合、企业主体”的标准化工作新格局,并展开了一系列细致具体的推进工作,使标准化战略落实到位。
标准化战略企业参与热情高
据了解,目前我市在标准化战略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企业的参与积极性高涨。如全国首饰标准技术委员会仿真首饰分技术委员会在我市成立,新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为该分会的秘书处承担单位;浪莎集团成为全国袜子分技术委员会标准制定工作组组长单位;国家标准工作组组长为我市浪莎集团;伟海拉链有限公司成为国家强制性标准《拉链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的主要起草单位等等。
“许多企业已经从实践中,意识到了重要性,所以我市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参与各类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质监局综合科的工作人员说,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18家企业参与了21个国家标准制定,另有15家企业参与了24个行业标准的制定,涉及食品、服装、针织、塑料制品、玩具、饰品等多个行业。
据悉,我市在标准化战略发展3年规划中提出,到2010年,力争做到义乌市企业每年参与制定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不少于2项。全市标准化体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名牌培育、质量提升企业可采标率达85%以上,其他规模以上企业采标率达25%以上,当年确认的国家级新产品的标准转化率达100%。(洪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