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美国新书《家具战争:我们怎样丢掉了500亿美元的产业》许美琪
美国最近出版新书《家具战争:我们怎样丢掉了500亿美元的产业》(The Furniture Wars : How America Lost A Fifty Billion Dollars Industry)。该书的作者迈克•杜根(Michael Dugan) 现为勒诺尔―里纳大学商学院教授(the chair of the Business School at Lenoir-Rhyne),在此之前他曾任亨利顿家具工业公司(Henredon Furniture Industries)首席执行官达17年之久。作为行业精英和营销领袖人物,他广为美国家具业内认同,在构建“宾州之家”品牌(Pennsylvania House brand)和创办杰姆斯托-斯蒂林家具公司(Jamestown Sterling)方面起到了主要作用。他毕业于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主修英国文学和中世纪哲学,并取得锡腊丘斯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该书厚达500页,共分15章;并附录“家具战争年表”,列出了美国家具业自1964年至2008年兼并重组的重大事件。该书行文流畅,带有浓厚的文学气息,也可谓娓娓道来,成一家之言。例如他在批评美国家具业的现状时这样写道:“家具业是一个高度离散的行业,选择在行业内竞争的公司必须根据这一点来制定策略。离散的结果是没有单个的企业掌握了足够大的市场份额,从而来影响行业的销售渠道。在行业离散化的根本原因未消除之前,是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整合的,不论其规模大小。但是多年来美国家具行业的整合无视了以下现实:
――在家具生产中很少能实现规模效益,因为工厂越大并不见得经营得就越好。较长的生产流程和重复性操作不一定能降低成本。家具中的大量的规格,或称为下料,实际上扰乱了产品流水作业,它使做其它加工的机器使用受到牵制。
――规模有时与制造商对着干。典型的零售商的规模小得正好,而且更适应与中等规模的供应商打交道,这要比较大的供应商方便得多。因为零售商总是寻找“独家产品”,避开与其竞争的对手,但是制造商不可能生产大批量同一款式的产品。
――小型的企业性家具公司所需要的管理成本很低,大型企业容易分散他们成长的主要业务。因此行业就由一系列重叠的细分市场组成,它们是由专业人员而并不是生产者提供服务的。一种悲观的看法认为“它是由一群笨蛋共谋的细分市场联盟”。
――富有创新性是家具业务发展的动力,大型企业通常不具备培育发挥创新能力的环境。产品设计再结合室内装饰使消费者产生兴趣。这些人才通常出自于自由职业的艺术家,他们对大公司敬而远之。这有点与娱乐业相似,他们喜欢吸引外来者,但是却毁了他们。
――消费者的品味众口难调,迫使销售商开发不同的产品系列,对标准化的产品来说,这是反其道而行之的,没有效率的。
――产品的高度细分虽然是所需要的,但是难以做到。这就限制了企业的规模。特别是对高端家具的制造商来说,他们不可能在既销售“大众化产品”又销售“等级产品”时独步天下。”当我们阅读至此时,这与我国家具业的现状何其相似乃尔。
该书表述了他的主要观点:美国家具业之所以衰落,是出于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家具业中存在着所谓“内部人”和“外部人”两个集团。前者是长期从事家具业的企业家、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等,他们虽熟悉专业,但缺乏资本运作的知识和经验;后者是自该时期以后介入的从事资本运作的投资机构,他们企图利用资本来控制家具业从中谋利,但是并不了解家具业的复杂性,因此功败垂成,最终使家具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降低,不得不转移海外,而更重要的他们是出于逐利的本性来促使这种转移。最近美国最大的床垫制造商“席梦思”破产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该公司经过7次兼并重组,最后仍背负巨额债务不得不申请破产并企图在亚洲找到买家,而每一次易手,都让资本运作者从中捞到好处,却把债务转嫁给公司;另一个原因是亚洲家具业的竞争,亚洲家具业一方面利用劳动力价廉的优势,另一方面依靠美国家具业向该地区的转移,掌握了美式家具制造的技术,从而极具竞争力,用“物美价廉”的产品长驱直入美国本土市场。
这种观点孰是孰非,值得讨论。真的是一场战争吗?
该书作者在该书的“亚洲家具业的入侵”一章中有两段话是发人深省的:
“……当中国的工厂开工投产,生产出外观好看,价格又便宜得令人惊愕的产品时,不乏美国的买主。新的销售公司很快成立起来了,老板们进了一批又一批集装箱的货,再在美国卖出去。许多零售商抛开中间人,直接从中国进货;企业的销售代表自己创办了公司;制造商变成了进口商;本土的制造商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市场份额迅速地下跌。……”
“在许多情况下,进口产品比它们取代的国内产品要好,例如伊桑•爱伦(Ethan Allen)开发的中国生产的套装家具,它的外观是如此好看,而价格又是如此之好,它把在美国自己工厂生产的套装家具的销售打得七零八落。”
“……美国被迫关闭了他们陈旧的工厂,而几乎就在同时中国开办了许多新的工厂。门阿姆斯脱德和易卜生公司(Mann, Armistead, and Epperson)的杰勒•易卜逊(Jerry Epperson)惋惜地说道“在过去的50年里,我们在美国建造的新家具工厂比中国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所建造的新厂还要少得多。”这多少道出了美国家具业衰落的真正原因。
美国《橱柜设计与制造》(CabinetMaker+FDM)上的文章则强调该书作者认为美国家具业在这场战争中的失利主要由于两个方面:1)由于制造大部分外包,导致设计和制造严重脱节,产品缺乏差异化,美国本土家具制造生产流程亟需提高以削减成本;2)美国家具业振兴不能靠传统的大公司,而只能寄希望于一些具有创新精神的小企业。而美国的学界则普遍认为此书缺乏数据支持。的确,此书既无一张图表,也无任何定量的分析,这种产业经济方面的著作竟然是出自一位美国商学院的院长之手,令人惊诧。